Q1 国内可穿戴市场报告:小米手环增速放缓,智能手表、TWS 凸显发展潜力
未来 5 年可穿戴市场预测:规模破 3 亿,耳机、手表、手环机会都在哪?| 报告
透过数据,看懂 2019 年可穿戴市场格局,以及未来的市场趋势是什么、行业机会在哪里。
6 月 19 日,市场调研机构 IDC 公布了最新的可穿戴市场预测报告。
报告指出,2019 年,全球可穿戴市场出货量预计将达到 2.229 亿台,这一数据将在 2023 年增长至 3.023 亿台,5 年内复合增长率(CAGR)7.9%。而这一快速增长的背后,智能手表和智能耳机将成为市场最大的增长动力——到 2023 年,这两大品类将占据可穿戴市场整体出货量的 70%。
本文中,深圳湾将以 IDC 的调研数据为引子,解读 2019 可穿戴市场市场格局,以及未来的市场趋势是什么,行业机会在哪里。
智能手表:出货量 9180 万,高独立性的背后,手表有望成长为下一代入口级产品
未来 5 年,智能手表将继续领跑可穿戴设备市场。IDC 预测,2019 年智能手表出货量预计为 9180 万,占可穿戴市场 41.3%。这一数据在 2023 将增长到 1.316 亿,市场份额 43.5%,未来 5 年市场复合增长率为 9.4%。
另外,随着 wearOS 等手表操作系统的成熟度不断提升,以及各大手机厂商的发力,Apple Watch 长期一家独大的情况会有所缓解,IDC 预测,到 2023 年,Apple Watch 的市场份额预计下降为 25.9%。
而这一品类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尝试透过苹果新一代智能手表操作系统 watchOS 6 管中窥豹。
在月初的 WWDC 结束后,深圳湾在介绍 watchOS 6 这一系统时,用「已经是一个大人」来形容其赋能的 Apple Watch——新增的 App Store 加上原来的 e-Sim 功能,赋予了手表非常强的独立性,让手表几乎可以完全脱离智能手机使用。而 Siri 等语音助手的加持,更是让手表的这个小屏的可操作性有了指数性的增长。
即便受限于屏幕、体积、电池等产品硬件形态,智能手表并不可能完全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计算终端,但在移动场景中,手表所拥有的随身性和便利性是手机无法企及的。也正因为,在接下来的 AIoT 时代下,我们再谈论智能手表时,已经不能单纯的将其看作是一个配合手机使用的智能硬件,而是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入口级产品。
另外,正如 watchOS 6 所展示的,健康监测和运动功能依然是智能手表未来很重要的功能。作为一款随时随地随身携带的产品,智能手表在监测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而随着 ECG 及其他健康传感技术的发展,手表所获取的数据,不仅可以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更可能为医生诊断带来一定的参考意义。
耳机:出货量 7200 万,市场归于冷静,新入局者只会做耳机是不够的
可穿戴市场的另一支重要增长力主要来自耳机,根据 IDC 预测,2019 年耳机出货量预计为 7200 万,占全年市场 32.3%。
这一市场的火爆程度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单刚过去的 2018 年 Q4 和 2019 年 Q1 两个季度,耳机设备出货量分别 1299 万和 1716 万,同比增长率高达 66.4% 和 135.1%。而这些高增长率数据的背后,主要靠真无线耳机这一新品类的推动,如深圳湾早前的分析,真无线音频传输及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在各大手机设备厂商的推动下,真无线耳机正处于一个快速爆发的阶段。
不过,随着市场逐步成熟,市场将回归到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IDC 预测,未来 5 年,耳机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 10%,到 2023 年这一品类的出货量大概可达到 1.053 亿,占可穿戴市场的 34.8%。
玩家方面,我们大致可以将耳机市场的主要玩家划分为手机厂商、音频厂商以及新兴的创业公司。其中,以苹果、三星、华为为代表的手机厂商通过将耳机与手机的捆绑、打造闭环体验;音频厂商则更倾向于通过音频、降噪等方面的能力来影响消费市场,这两大玩家占据了市场的绝大份额。
而后来者的创业团队想要在这一市场中分得一杯羹,除了传统的音频和硬件品质的提升外,还需要一些新的功能点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比如用于弥补听力障碍的助听功能、通过增加传感器来实现健康或运动监测、利用 AI 实现实时翻译等。
今年年初,深圳湾曾就 TWS 蓝牙耳机在单芯片方案、无线蓝牙信号传输等难题得到初步解决后的下一步趋势,走访了多家设备商和供应链人士,总结了耳机在 2019 年的 13 大趋势,可以帮助大家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一市场。
智能手环:出货量 5420 万,增速放缓,但依然大有可为
IDC 预测,2019 年智能手环出货量预计为 5420 万,占全年市场的 24.3%。未来 5 年中这一市场将保持一个不增不降的状态,到 2023 年,全球智能手环 5500 万,占整体市场的 18.2%,5 年复合增长率约 0.3%。
在可穿戴市场上,智能手环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自从 2014 年小米手环以 79 元的超低价杀入市场之后,多年来,智能手环一直凭借「低价」的优势瓜分低端智能手表的市场份额,并成为可穿戴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有意思的是,在手表不断走向独立的今天,智能手环的功能也在慢慢成长,向一块「标配版」的智能手表靠近。以不久前小米发布的新一代小米手环 4 NFC 版为例,这款手环不仅换上了全新的彩色高清屏幕,还加入了小爱同学,增加了 IoT 控制能力,功能已经可以媲美一部低端的智能手表,而价格还不及后者的一半。
对于智能手环这一品类而言,便宜、轻便是优势,也是桎梏。不管手环怎么升级,其硬件形态已经注定了这一产品很难翻了智能手表的「天」,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手环厂商正试图利用便宜、轻便的优势,让这一产品在特定的行业应用中发光发亮。
以 Fitbit 为例,今年年初,Fitbit 一口气发布了两款「免费」的智能手环,供给参与 Fitbit 健康计划的企业员工,或与 Fitbit 合作的保险公司客户使用,并借此向健康医疗领域的进一步深化。而在美国市场,有医疗机构与设备厂商联合推出健康检测手环,以此来协助病人的身体状况检测和医疗诊断。
智能眼镜:未来可期
在 IDC 的这份报告中,眼镜被划分到了「其他」的类目中。
确实,从最早的 Google Glass,到今年微软、Google、宝马等公司的推出的新产品,智能眼镜这一品类更多的是活跃在行业市场上。在消费端,虽有像 Snapchat、腾讯微视等厂商推出的「智能眼镜」,但受限于硬件设计、内容服务、产品体验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智能眼镜在大众消费的可穿戴市场存在感并不强。
但这一产品依然给我们保留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比起耳机、智能手表等产品,眼镜所处的位置更加靠近人的五官,在语音交互、视觉交互方面都有着天然的优势。
也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从芯片层高通的 XR 平台,到华为 EyeWear、Bose Frames 等主打音频能力的智能眼镜,再到 Rokid Vission、nreal light 等带有视觉能力的 AR 眼镜,各家厂商都在摸索这一新品类的方向。我们也期待,未来,智能眼镜这一产品可以出现各种市场调研数据中,成为一款能颠覆用户体验的智能可穿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