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2007%2f     2018 01 05   7.06.06
|
2018-01-05

盘点 20 款脑洞最大的科技产品,铲屎的、打洞的、撸猫的、跳水的、救灾的一样不落

更有趣的科技还在路上。

回过头看智能硬件圈的 2017 年,国外苹果、三星、亚马逊、Google,国内 BAT、小米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消费级单品,包括全面屏手机、智能音箱、智能蓝牙耳机等。

作为一个科技媒体,除了以上提到的,深圳湾在过去的一年也留意到不少出自国内外大公司、初创企业、高校实验室等的有意思或者「脑洞」大开的产品和技术。其中不少应用也都有望在军事、医疗等非消费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有意思的商业产品 -

01.索尼 aibo 机器狗:停产 10 年后再次回归,即将上市

从 1999 年推出到 2006 正式停产,索尼 AIBO 机器狗曾短暂活跃在日本消费产品圈。

在这两年人工智能的爆发期,索尼也决定重拾该业务。2017 年 11 月,索尼新版 aibo 机器狗亮相,除了依旧能灵活的跑、跳,充当人类的情感陪伴之外,其外观有了不少新变化。新版 aibo 定价 198000 日元(约合人民币 11529 元),将于 1 月 11 日接受预订(官网)。

02.Vincross 全地形机器人:高度灵活、可编程

由国内 Vincross 公司打造的 HEXA 采用仿生六足设计,每条腿分别有 3 个舵机,全身共计 19 个自由度,头部还支持 360 度无限旋转。除了高度灵活,HEXA 核心功能还在于它的可编程性。通过 Vincross 提供的接口和平台,你可轻松的为它设计新动作,或用几行代码轻松写出一个机器人应用(Skill)。

03.BEETL 机器人:可接替铲屎官的位置了

在 HAX 深圳硬件加速器内,一个来自美国的团队研发出了一款可代替铲屎官职务的智能机器人 BEETL。

BEETL 能顺利通过庭院中的树根、砂石等障碍,爬坡范围在 30° 以内。在行走过程中,BEETL 能自动辨别出宠物的粪便,并捡起、送至指定收集站。团队表示,其辨别粪便的准确率为 94% 左右。

04.Gomer:会撸猫的软体机械臂家庭机器人

来自深圳的机器人初创公司 GLI Tech 打造了一款名为 Gomer 的机器人,刚结束了 Indiegogo 上的众筹,并将于 CES 2018 上正式发布。

Gomer 是一款家庭机器人,拥有一款灵活的软体机械手臂,能完成对鸡蛋、钥匙、糖果等的捡拾动作,它能自主躲避障碍物……顺便还能撸猫。另外,通过简单易上手的图形化编程界面,你也能为它创造出更多玩法。

05.索尼新玩具 Toio:用几条纸带就能变成任何你想要的生命体

在去年 6 月份的东京玩具展上,索尼推出了一款机器人玩具新品 Toio。用户只要在 Toio 上贴几条纸带,通过底盘的图像传感器识别垫子上的标识来确定彼此之间的位置,机器人就能模拟任何生物体的行为,比如下图组合后的纸条能够像章鱼那样抓取东西:

更多玩法,戳入原文链接查看。

06.Laikago:与波士顿动力的 SpotMini 有点像

2017 年 10 月份,国内杭州宇树科技的 Laikago 四足机器人被曝光后,许多媒体便拿其与波士顿动力的 SpotMini 相比较。(对此,深圳湾也对该公司的创始人王兴兴进行了采访

Laikago 具有尺寸小、重量轻(仅 22kg)、力矩控制简单可靠等特点,每条腿有 3 个自由度,能够适应崎岖的地形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自带电池一次充电可以连续行走 2h~3h。

该公司计划将四足机器人商业化,卖给高校、科技馆、科技竞赛以及科技爱好者。目前,Laikago 包括开发者版本和普通版本,售价 2~3 万美金。

-波士顿动力家族-

07.波士顿动力新版 SpotMini :穿上了黄色外衣,更灵活、智能

波士顿动力家族从来就是机器人界的热门话题,在经历了被谷歌卖给丰田,最终被转手到软银这一风波之后,波士顿放出最新版本机器狗 SpotMini 的视频。

新版的 SpotMini 去掉了前作装在头部的机械臂,加装了一对能够快速捕捉视觉的相机,腿部和身体覆盖了几块黄色板块,整体造型看上去更加流畅,运动起来也相当敏捷。

08.波士顿动力 Atlas:机器人中的专业体操运动员

继新版的 SpotMini 之后,波士顿动力又为家族的另一名成员 Atlas 放出了一个网红短片。如视频展示,Atlas 能够翻跟斗了:先是顺利的逐个跳上相隔有一段距离的箱子,在最后时刻便猛地一下做了个 180° 的后空翻,然后双脚着地并稳稳的定住,灵活得像一个体操运动员。

- 无人机及其「千奇百怪」的应用 -

09.S-MAD:固定翼无人机也能在垂直墙壁上栖息

不同于四旋翼无人机具备悬停与滑翔性能上的优越性,固定翼无人机很难在与地面垂直的墙壁上轻易实现停靠栖息。

来自 Sherbrooke 大学的机械工程博士 Alexis Lussier Desbiens 则带领团队开发了一款多模式自动无人机(S-MAD),实现固定翼无人机的垂直栖息。

根据该博士的想法,实现的关键在于能否控制好无人机,使其能像鸟一样利用翅膀产生的推力来降低飞行速度,并实现软着陆。

10.微型无人机 Skeeter:可用于秘密执行军事任务

英国仿生工程初创企业 Animal Dynamics 从蜻蜓的飞行方式上获取了灵感,耗时两年研发出一款带扑翼的微型无人机 Skeeter,未来有望被用于军事中执行秘密任务。

Skeeter 机身长度仅为 120mm,包括摄像头、导航部件等在内,重量不足 20g,最高时速可达 45 公里,受风向、风速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续航时间大概在 1 小时以内。

11.微型遥控无人机 G-Force PXY CAM:可以给植物授粉

近年来,全球蜜蜂数量的骤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威胁。日本一研究团队则尝试了一种用小型无人机来传播花粉补充措施。

研究团队在一款微型遥控无人机 G-Force PXY CAM 底部粘贴了一块动物毛皮,并上面涂了一层名叫「离子液体凝胶」的特殊胶水。在工作过程中,被遥控的无人机会像蜜蜂一样在花朵之间飞舞,在撞到雄花上沾满花粉之后,再撞向雌花……

12.将活蜻蜓改造成小型无人机

美国一家研发公司 Draper 通过将一种太阳能控制背包来装备活蜻蜓,由背包产生的光脉冲控制蜻蜓大脑中的神经元,从而指挥倾听按照指定的方向飞行。

同时该项目也备受质疑,认为这种技术会像转基因食品一样引发人们的恐慌。因为若控制昆虫成为隐秘性极强的间谍,用于窥探机密或隐私,会能引发不小的破坏力。

- 将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的机器人们 -

13.BADGER:能在地下钻洞并自动打印 3D 管道,今后挖地铁就靠它了

BADGER 是一个钻洞机器人项目,并且已被欧盟审核通过。它的强大之处在于,能够自主在地下挖洞,为管道挖好渠道,依据现有的地况自主导航,能避开岩石及其它地下管道设施,尾部还能即时 3D 打印管壁,无需人工浇筑管道。

14.MIT 「猎豹 3 号」机器人:被植入 Alexa 后,打算转行当灾区救援员

2017 年 7 月,麻省理工学院仿生实验室(Biomimetic Lab)的 Kim Sang Bae 教授带领研究员团队推出了新一代机器人猎豹 3 号,并计划让这款机器人进入危险灾区参与救援、侦测等工作。

从第一代开始,猎豹机器人便能自主跨越障碍物、实现每小时 30 英里(约 48 公里)的高速奔跑。在此基础上,新一代的猎豹 3 号的头部还装入了一个亚马逊的 Echo Dot,通过其内置的 Alexa 语音助手,人们可以通过语音方式与它交互,向机器人发布命令。

15.那个只会「跳水」的 RoboBee 微型机器人,如今终于学会了「鲤鱼跃龙门」

此前,深圳湾曾介绍一款由哈佛大学研发的仿生机器人 RoboBee,该机器人只有硬币大小,可以在空中飞行,也可以潜入水中,但是不能从水里回到空中。

在 2017 年 10 月份,该团队推出了新版的 RoboBee 机器人,不仅保留了它之前的能力,还新增了「冲出水面」的能力。

16.用吸管造的半软机器人,或被运用到自然救灾

要数用料最简单的机器人,应该就是这个项目了。受到节肢动物昆虫和蜘蛛的启发,哈佛大学两位博士后 Whitesides 和 Alex Nemiroski,用吸管搭建起了一种能够自主站立和行走的半软体机器人。这款机器人被设计的十分灵活,并有望在将来被应用在自然灾害或冲突地区的搜索行动中。

17.MIT 用水凝胶制作软体机器人:可活抓鱼,未来有望用在协助医疗

麻省理工学院(MIT)机械工程系助理教授 Xuanhe zhao 带领研究院学生团队运用透明水凝胶制成了一款机器人。该机器人具备与水类似的声学和光学特质,当被置于水中时,机器人则能够处于「隐身」状态,对被抓取的物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如进展顺利,该项目有望被应用到医疗中,例如协助医生进行外科手术,进行药物的长效释放,又或者是用于观察水下动物……

- 大开脑洞的技术和应用 -

18.Beauty Technology 让科技与时尚融为一体:将传感器隐藏在你的皮肤、指甲、毛发上

Beauty Technology 这家公司尝试让科技隐藏在各类时尚元素中,其中还有不少脑洞大开的应用。

比如在 10 只手指的指甲上各埋入不同的 ID 传感器,你可以利用它们「空中弹琴」,或者用其中一个实现支付,另一个用于解锁房门等;又比如,将一种生物技术隐藏在纹身上,根据血液中的酸碱度和钠、糖水平等,它能够以不同的颜色表示特定的 PH 值。

19.超声波 3D 打印技术:真正「隔空移物」

立陶宛一家名叫 Neurotechnology 的公司公开了一种的「超声波 3D 打印技术」,这一技术能够使用超声波无需接触的情况下「隔空」抓取和移动细小的电子元件和材料。

目前这一技术还处在开发阶段,暂时只能用于 PCB 组装这样的移动对象比较细小的场景下,而无法完成手机之类复杂产品的完整组装。

20.装电池影响微型机器人的灵活度?不如试试「无线充电」

折叠机器人具有灵活运动的特点,但在薄如纸张的机器人躯壳上搭载稍沉重些的电池和电线元器件,难免会对机器人的运动有所限制。

哈佛大学威斯(Wyss)康星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与该大学的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人员便想到了「无线充电」的办法,共同研发了一款不带电池的折叠机器人。


从以上列出的清单看来,除了部分像索尼机器狗 aibo、波士顿动力家族、HEXA 等消费级或者工业应用的产品,其他一些新技术还处于实验室或者市场前的研发、预备阶段,也代表着最前沿的科技走向。相信在新一年的科技圈里,会有更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