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生爆改雷朋 Meta AI 眼镜成「搭讪神器」,只需看一眼,就能获取个人信息
一周「硬」资讯 | Makeblock 的儿童教育套件「神经元」;小到 DNA 控制的分子机器人;放肆飞摔不怕的无人机
不容错过的一周科技资讯!
我湾每周收集科技圈中最新的产品,涵盖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无人机、自动驾驶等领域,本周精选出 5 个国内外创新产品与你分享。更多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哦!
· ● 新机器 ● ·
「神经元」:Makeblock 终于做了一套儿童会用的儿童教育套件
Makeblock 的「神经元」(Neuron)在 3 月 8 日登陆 Kickstarter 众筹,这是一套用于 STEM 教育的可编程电子模块组装套件,小创客们可以轻松地构建实现各种功能的小物件,将脑中的想法变为现实。
「神经元」的硬件模块是一系列标准化的小方块,彼此之间通过磁吸接口拼接,不同的模块具有特定的功能,包括电源、连接、控制、输入、输出等几大类数十种,使用时根据需要将多个模块拼接起来,经过简单的编程,就可以实现想要的功能,而且毫无编程经验或知识背景的儿童也可以很快的上手使用。阅读原文>> ■■■
MIT 研究出脑控系统,让你用意念纠正机器人错误的行为
MIT 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与波士顿大学合作研究出一套脑控系统,能够通过接收人类大脑信号以实时判断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行为的正确与否,但仅仅只能识别「对」与「错」这两项指令。而且,这套系统在识别人类想法所使用时间只需 10~30 毫秒之间,很好的保证了操控的及时性。
虽然目前该系统只能用在二元项目的辨别,但相信其未来会拓展到更复杂的多项任务中去,例如监管工业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阅读原文>> ■■■
纳米机器人领域新突破,日本研发可由 DNA 控制变形的分子机器人
日本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由 DNA 控制移动的分子机器人,由 27 种生物和化学分子组成,会像细胞一样移动和变形。
分子机器人的主体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制成的囊泡,当有紫外线照射时,光敏 DNA 会裂成单链,附着在染色体微管上,微管的结构十分稳定,而核苷酸三磷酸腺苷(ATP)会提供能量使染色体微管滑动,「冲击」磷脂双分子层,使机器人的外膜突出,从而改变整个囊腔的形状。
更重要的是,该机器人还不到 1 微米,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上来研发已非常不易,研发者表示未来还会有更丰富的功能和行动能力,要知道,这大小的机器人足以潜入细胞甚至是细胞核内,用于发现和诊断细胞内部的问题。阅读原文>> ■■■
受昆虫翅脉结构的启发,EPFL 研发一碰撞就变软的超强抗摔无人机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员们根据昆虫翅膀,设计了一种双刚度(dual-stiffness)无人机结构,无人机的四条框架由柔性且只有 0.3mm 玻璃纤维制成,无人机的中心模块被一圈磁性材料所包裹。
在正常飞行时,磁性能锁住无人机框架保持刚性实现高效飞行,一旦碰撞发生,整个柔性框架会从这个磁性材料上弹开,使整个系统处于柔性状态以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而当碰撞能量被抵消后,无人机上会将弹性框架拉回重新吸附在磁性材料上。
EPFL 也证明了这一设计的可行性,在进行多达 50 次撞击测试实验后,无人机依然完好无损。阅读原文>> ■■■
· ● 新交通 ● ·
丰田研究院开发无人驾驶汽车 无需高清地图辅助
丰田研究院展示了一款基于雷克萨斯 LS 600hl 的第二代智能汽车,安装了激光雷达、雷达、摄像头阵列,不仅不需要高清地图汽车就可以自动驾驶,还采用了电传线控(Drive-by-Wire)技术,用电子信号取代线缆结构控制油门及刹车,接口即插即用(plug-and-play)。
另外,基于这台测试车,丰田还规划了两条不同的技术实现路径:「虚拟司机 Chauffeur」和「驾驶卫士 Guardian」,「Chauffeur」代表了第 4 级和第 5 级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在任何地理环境下实现真正的全自动驾驶;而「Guardian」则是一套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它可以监控汽车周边环境,当潜在危险出现时会向司机发警报,必要时控制汽车,防止撞车。阅读原文>> ■■■(本文作者:左思思 @ 深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