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0932%2f133
|
2016-06-30

他在退休后开启了第二人生:努力走出黑洞 ,只为拥抱科技和创新

在科技圈,大家对他的名字耳熟能详,但他说:「我不想当网红。」

古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微信群里、脸书粉丝页上大家喊他一声 Terry 老师,他传递创客的道,授创意的业,解创业的惑,他是程天纵。

新创圈总有股年轻的自信与自豪,想在创业圈获得认同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被视为老一辈的人。硅谷就曾被点名年龄歧视,有不录用超过 30 岁人的潜规则。在台湾,产业位高权重的「大老」更宛如票房毒药,但程天纵除外。

程天纵这个名字,中国台湾、大陆科技圈都很熟悉,他曾是中国惠普总裁、德仪亚太区总裁,退休前一份工作是鸿海集团旗下富智康(FIH)行政总裁,现在的他以深厚的专业及热情跟创客、创业者互动,成了最受欢迎的创业导师,连他自己可能都没想过,60 岁以上的人有一天也能成为网络社群的意见领袖。

没有利益纠葛,只以真诚待人

在中国大陆,不少企业家或高阶经理人都在微博、微信上直接与网友交流,在台湾却很少见,鲜少人可以像程天纵一样,为了了解新世代,主动出击:「先跟他们互动说要免费演讲,一个一个拜访,还请人家吃饭,在微信圈里潜水,学习年轻网民的用语。」因他而生的「Terry & Friends」(简称T&F)创业社群,成立快两年,上头已经聚集了超过 1 万人,社群里分工细致,如机器人群、工业设计群、儿童产品群、海外众筹群等,还会办球赛、登山等休闲活动,以及类似尾牙的年会,六七百人同场欢聚,规模就像是一家小型企业,但都是成员自主发起。

T&F 规模越来越大,现在的程天纵每天得花超过三小时回复微信、经营脸书,亲自动笔不假他人,创业团队只要上网跟他预约时间,他就愿意当面跟你聊,谈商业模式、聊管理、牵人脉,甚至还帮忙找资金,辅导团队全是义务,不收费也不投资。如果要说 T&F 为何能快速在短期形成超强的凝聚力,最大的关键应该是没有利益纠葛,只以真诚待人。

他不像多数企业家耐不住性子,别人说几句话就急着打断,他总是先安静听完对方的论述或疑惑,然后一针见血点出盲点,或是彼此讨论观点,只要他有空,他绝对回答完每个人的问题。他在社群写文章,也没忘记偶尔放上出差的美景、美食照片,读了他的文章不仅充实知识,连视觉、味蕾都被喂养了。

不过,在网络世界难免有酸民,言论又尖又刺,有回程天纵写了篇谈管理跟实践的文章,就有网友在底下留言叫他回去念好管理学再来,只见他回复四字──谢谢指教。看到酸民留言不会发怒吗?「不会,每个人都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他说,「你知道人在哪两种情况会性情大变吗?一是当你在开车时,很容易变得不耐烦,就是美国人说的路怒(Road Anger),另一个就是上网的时候。」既然明白网络的特性,他自然不会掉入陷阱与人论战,就像武林大侠,两三下就让人见识他的高度与气度。

从科技产业的专业经理人变成了网络红人,退休人生依旧丰富,但他对「网红」这个称呼倒是还不太适应,「这么老当网红,好像有点不伦不类。」他笑着说。当了 30 多年的专业经理人,他心中一直有两个原则,专业经理人一是帮忙收拾残局的,二是帮老板抬轿子,那就要懂本分,「光环不是我个人,而是来自服务的企业。」虽然现在他角色转换,是为人解惑的老师,只要演讲有他,绝对满场,文章有他,网络点阅率就高,聚光灯离不开他,名气不比从前低,但他还是秉持着低调性格,认真的说:「我不想成为网红。」

告别职场生涯的黑洞

做导师、辅导团队,感觉好像是团队收获比较多,但对他来说,是从创业团队身上「补课」、「学了很多」,因为外人看似精彩丰富的职场生涯,却是他的黑洞期,「我人生有两个黑洞,一个是在中国惠普,另一个就是在富士康。」

1992 至 1997 年,程天纵被惠普派往中国大陆,受限于当时的政经环境,在北京的六年他几乎断了国外与台湾的接触,「看不到外国的杂志,读不了台湾的报纸,那时台湾出了什么新公司,通通不认识。」另一个黑洞就是被关在工厂五年的富士康时期,工厂生态相当封闭,代工厂更是离市场遥远,全听客户命令行事,很难感受到外界的变化,无法接触到诞生型的产品,这对追求学习至上的他是相互违背的,「这两个黑洞让我错失了软件和互联网的机会。」反倒是现在与年轻人互动活络,了解团队的技术、商业模式,看着中国互联网飞快且创新的发展,这是教学相长的收获。

摄影/郭涵羚

预言「产品 4.0」大势所趋

看尽科技趋势、企业经营起落,程天纵预言下一个产业机会是「产品 4.0」。什么是产品 4.0,得先从 1.0 了解起:产品 1.0 是指手动的工具产品,像是锤子、马车等,后来进展到产品 2.0,进入了「动能」时代,利用各种新的能量来传动和驱动的产品,例如汽车、火车、家电,现在则是产品 3.0 阶段,特色就是「智能」,IT、ICT、网际网络、软件等技术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而下一个阶段产品 4.0 就是 2.0+3.0 的变形体,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将大型电脑、电池、齿轮整合在一起的 Tesla,中国知名无人机公司大疆,特征都是智能加动能,未来还可整合人工智能,当然还有跨领域、跨技术的机器人。

当各国都有少子化问题、迈向高龄社会后,不仅工厂需要机器人,家庭或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同样看好,为了透析机器人以及为新创团队寻找技术合作,程天纵跑了趟日本拜访相关业者,他预言:「服务型机器人将是继智慧型手机之后最大的市场!」

不过,目前服务机器人的智力最多可达到人类的四到五岁,行动力则是一到两岁,另一方面,家电如电视机、洗衣机的设计是给「成年人」来使用,所以现在就要机器人服务人类是很困难的。如果家电业者能「退步」一点将操作、设定简单化,让小孩也可以使用,甚至是专门设计给机器人操作:同时,机器人的智力必须提高到八到十岁,两端一升一降达到交会,服务机器人就可以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这是真正的市场需求,不仅只是机器人,还有各种给机器人操作的家电,这将是非常巨大的商业机会。

他也认为,「智能领域的技术演进太快,他人想要学习相对容易,但动能涉及了材料、工艺、传动、驱动等庞杂领域的技术,追赶相对困难。」日本凭藉其在动能领域的深厚基础,很有机会在产品 4.0 时代重返世界核心舞台,一扫这几年的困顿。

「在机器人领域,台湾其实很有利。」论智能,IT 是台湾的强项,在制造和应用都有很好的表现;在动能部分,台湾在机械结构、工具机、CNC 也累积了多年的经验,如果台湾不想要再度失去翻身机会,「把两项好好整合,就是我们的机会,同时想想怎么跟日本和大陆的业者合作。」

虽说台湾有优势,但他也不讳言台湾在迈入产品 4.0 阶段将遇到阻碍,一是尽管台湾虽具备智能与动能的基础,却都不是最强的业者,而且互联网思维是台湾的弱点;二是科技的进步远比政策修改来得飞快,政策远远跟不上产业的脚步,第三就是教育方式需要改变,这三股力量将会拖慢台湾的速度。

两个科技大梦紧系未来

退休之后,他的生活依旧忙碌且充实,不过心中没有压力,问他下一步还想做什么事?他沉默了几秒,吐了一口气说,心中有两个希望可以实现的愿景,「不为赚钱,而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看法。」

首先,将 T&F 打造成一个架构在互联网上的生态系统。里面有各式各样的专业,方案公司、资金平台等,就像以前的山寨手机生态系统一样,从做模具一路到组装都有,平台要丰富完整有弹性。另外,就是看到产品 4.0 理论的实现,目前产品 4.0 的进步速度仍走得缓慢,因此他不断做教育推广,也到日本寻找合作伙伴,希望为新创团队穿针引线,与外国优良的技术整合,把环境、资源建立起来,加速产品 4.0 的实践。

「不同的阶段喜欢不同的角色,领会了不同位置的成就感。」他说,我们的人生经验是年轻人无法快速养成的,就像动能技术无法快速累积一样,难在我们不了解年轻人的看法、最新科技的走向,他开玩笑的说,很多台湾 CEO 连微博、Twitter 都不知道,只忙着固守本业,如果能向年轻人学习,那么台湾会超强。「谁说六十几岁不能创新!」因为程天纵已经做了最好的示范。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