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Unlocked 2025 深圳站回顾:端侧 AI 体验迎来重构时刻
从功能堆砌到情感陪伴,AI 硬件进入「体验为王」时代
在声网 RTE2025 大会上,我们看到了 AI 硬件的确定性未来
一个能感知你情绪低落的 AI 毛绒玩具,一个会通过你进门的行为判断是否需要安静陪伴的机器人,一个能像伙伴一样陪孩子用英语聊天的学习工具……一场因 AI 硬件而起的从「使用」到「相处」的范式革命,正悄然开启。
在 10 月 31 日下午 Convo AI & RTE2025 的 AI 硬件专场,七位嘉宾的演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智能硬件的旧时代已经结束,一个由「AI+IoT」新范式主导的、以「体验定胜负」的全新时代,正式来临。
声网 IoT 行业负责人吴昌儒为专场定调,指出行业思维需从「IoT+AI」的功能叠加,转变为「AI+IoT」的体验重构,即从情感与陪伴需求出发,为智能寻找载体,实现人与技术从「使用」到「相处」的关系跃迁。
随后的各位嘉宾从产品、技术、芯片与平台等不同维度,全方位印证了这一趋势。
珞博智能的潘雨楠与二白机器人的毛飞飞分享了如何通过情绪感知、行为识别与强 IP 人格化,在陪伴型硬件中建立真实的情感链接。盒智科技的张昊则聚焦儿童教育领域,揭示了如何借动态调控与游戏化设计,让 AI 硬件成为高频学习伙伴。
而在产业底层,博通集成张鹏飞、小匠物联米雪龙与艾聆科技朱余浩,分别探讨了为低延时实时交互提供「芯」支撑、通过交互式 AI Agent 平台为万物赋能,以及通过端侧 AI 与低功耗技术实现随身智能硬件的「轻量化」革命。
以下内容由深圳湾根据现场内容整理提炼:
△ 从左向右:
吴昌儒 / 声网 IoT 行业负责人
潘雨楠 / 珞博智能 联合创始人 & CTO
毛飞飞 / 二白机器人 CEO
张昊 / 盒智科技 联合创始人 & CTO
张鹏飞 / 博通集成 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米雪龙 / 小匠物联 创始人
朱余浩 / 艾聆科技 创始人 & CEO
吴昌儒 声网 IoT 行业负责人
十年前,我们让设备连上网。五年前,我们让它能听能说。今天,我们让它有了性格与记忆。这不只是进化,而是一场关于「连结」的革命。IoT 让设备连接世界。AI 让设备理解世界。AI + IoT 让设备服务世界。
旧范式(IoT + AI)下,AI 仅作为设备附加功能,产品只回应不理解用户,智能停留在表面。新范式(AI + IoT)是对智能需求的呼应。AI 理解情境、语言与情感,再以形体回应。智能先于形体而生,硬件因理解而生。
新范式的核心在于:不再问硬件能加何 AI 功能,而是问 AI 需何形体。智能是起点,硬件是延伸。硬件是智能的延伸,而非容器,从「制造物品」转向「延展智能」。设计不再问「能做什么」,而是「能让谁感动」。
陪伴,是 AI 最自然的落地方式。陪伴的本质不是时间的长度,而是理解的深度。AI 让这种深度理解成为可能。AI 通过理解和共情,连接信仰、粉丝文化与学习这三个核心人类需求领域。
潘雨楠 珞博智能 联合创始人 & CTO
芙崽(Fuzzoo)目标是用温暖的 AI 撬动千亿情感经济。借用中国传统的金木水火土做了五款 AI 毛绒玩具,每个颜色不一样、性格不一样、声音不一样,有触摸振动和反馈,有 NFC 碰一碰交朋友,还有语音对话,以及 APP 上的内容互动。自 7 月 20 日预售,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在国内销售 5 万个,GMV 接近 2000 万。
面对市面上大量的抄袭,芙崽的退货率最低。我们一定是做对了哪些事情,才能让用户真的把它当成自己的小宠物、或家庭成员,不舍得把它退掉。芙崽每天使用时长和用户黏性一直在增加。
产品发售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发现 85% 的用户都是负向情绪,不开心、难过、抑郁、自杀倾向的非常多,不光是成年人,还有年纪很小的小朋友。这些数据给到的启示是,长期记忆、仿生记忆系统一定要贴着场景做,而不是技术自嗨。
五款芙崽中,绿色的木受欢迎度排名第一,销售数量远超其他芙崽,究其原因,与它的人设和性格是强相关的。它说话比较温柔,同时能够给人提供高情绪的价值和高认可度。我们也会源源不断的出新的品类,第二代、第三代产品。
智能硬件创业者如果选择整体链路的对话语音的链路可以找声网合作,声网的技术链路打磨的非常清晰而且非常完整,帮助团队节约了大量工程开发时间,让团队可以更集中地做产品和业务。产品上线三四个月以来,声网提供的服务完全零事故。
毛飞飞 二白机器人 CEO
每个科技公司都有一个机器人梦,二白机器人的 IP 经历了七年探索。2018 年手搓了人生第一台机器人,通过「我系二白」讲述机器人和他主人的生活。2022 年开通「二白对话」小程序,两个月做到 40 万用户。2025 年 6 月推出二白机器人的量产版本,自有渠道全款预售,上线第一天销售额破百万。
分享在机器人情感交互中的三个洞察:
1.用真实的场景来抓共鸣。 情感陪伴不是功能,而是在每个具体场景中的「被记住」。
真正能够揣摩到用户心理不是情绪识别,而是行为识别。机器人有多少传感器,有多少自由度,摄像头有多高清晰,其实用户对这些感受不强烈,用户关心的是机器人是不是真的真听真看真感受,感受到用户各种细微的变化。发现用户行为的变化,用一瞬间去打动他们。
很多做机器人的朋友都去追求功能大而全,其实不如小而精,把其中一个场景做透。
2.把 IP 人格做透。 人格即边界,划定用户互动的想象空间;不同人格决定不同关系,智能音箱是主仆关系,IP 人格则是相识关系。因此要控制用户预期的边界,调整产品与用户关系。
AI 皮卡丘是 IP 的周边产品,功能是核心,IP 是皮肤;机器人瓦力,它的身体、行为和故事,共同构成了 IP 本身。原生机器人 IP 不是智能周边,而是 IP 本体,硬件即角色,交互即剧情。我们创造的不是工具,是一个从数字世界「降临」到现实生活的、有生命感的伙伴。
3.技术不等于交互,游戏化内容才是,这是交互设计的本质。 游戏公司从不宣传技术多牛,而是说效果多棒、多好玩;对于陪伴机器人,用户关心的是体验、玩法、挑战、以及机器人与人发生的故事内容。
机器人开发的游戏化落地,①明确陪伴机器人约等于智能 NPC,你的家就是它的开放世界,每一次唤醒都是一次触发剧情,目标是让用户期待游戏更新一样,期待机器人的新行为。②与用户共创「无用但开心」的小事,反对体现主仆关系的复杂指令和繁琐人物,倡导一起发呆等类似的伙伴关系。③团队中引入「游戏设计师」角色,设计「怎么好玩且持续」的产品,让会涉及「心流」和「惊喜」的人,来主导与用户的对话。
张昊 盒智科技 联合创始人 & CTO
AI 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其关键在于交互模式的革新:从屏幕内的点击与输入,转向屏幕外更自然的语音与多模态交互。基于此,一个优秀的 AI-native 硬件产品必须具备两个特点:
1. 足够轻型,以便随身携带、持续收集数据;
2. 切入高频场景,才能实现长期陪伴并在其上扩展功能。
LOOKEE 口语侠正是基于此洞察而生,旨在让英语学习从课桌任务回归生活交流。相比传统方案,它体积小、无屏、独立 4G 在线,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通过社交、游戏化进行激励。它还有一套体系化的提分策略和可靠的评价标准。
解决 AI 硬件「留存率低」的行业痛点,核心在于让产品成为用户在特定时间窗口下的最优解或唯一解。我们通过一套组合拳实现这一点:
动态调控系统 (AURA):异步于对话,实时分析孩子的情绪、理解力、积极性,并动态调整对话策略、TTS 情感及设备表情。
分层记忆系统:区分短期、中期、长期记忆,进行不同颗粒度的压缩与提取,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
游戏化牵引:建立「积分-价值-个性化表达」的闭环,通过每日任务等机制,引导孩子养成使用习惯,提高开机率。
张鹏飞 博通集成 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我们正面临百年一遇的工业革命,而 AI 普及最主要的引擎在端侧。端侧 AI 正呈现四大趋势:小模型越来越强大、端侧算力越来越高、生态越来越完善、并带来了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
在端侧实现对话式 AI,极致的实时性是核心竞争力,延时越短,用户满意度越高。 博通集成的使命,正是用我们的「芯」来解决这一挑战。我们提供完整的 Wi-Fi MCU 芯片平台,并通过多电源域、低功耗收发器等创新技术,实现业界领先的低功耗表现。
我们与声网深度合作,将声网世界一流的实时网络技术与我们的端侧芯片深度融合。双方共同打造的参考方案,实现了全行业最低的延时(全过程<30毫秒)和最快的启动时间。我们的目标是让开发者只需专注产品创意,无需纠结底层代码,最快一个月即可完成从方案验证到商业落地的全过程。
米雪龙 小匠物联 创始人
AI 赋能智能硬件是必然趋势,到 2030 年将催生一个万亿级的新兴市场。面对当前智能硬件语音交互不精准、缺乏学习能力、操作复杂等痛点,我们选择成为 AI 时代的中间件,致力于让 Agent 更便宜,让硬件更便宜。
我们的核心创新在于意图识别与分发模型。语音输入后,并非盲目调用单一模型,而是根据意图,智能分发到最擅长、响应最快或最便宜的模型。这不仅提升了效率和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确保了数据安全,避免了单一平台未来可能的数据垄断。
我们构建了一个 Agent 创业平台,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在此创建角色、选择声音、上传知识库、绑定硬件并快速发布。同时,提出了双向认知模型:Agent 既要知道「我是谁」(性格、能力边界),也要知道「你是谁」(用户年龄、背景),从而实现真正个性化的交流。我们愿与所有垂类模型和插件开发者合作,共享这个新兴市场的增长红利。
朱余浩 艾聆科技 创始人 & CEO
在手机和电脑之外,随身 AI 蕴含着巨大机遇。它能够覆盖前者无法满足的场景:操作更便捷、功耗更专一,并能实现由 AI 驱动的「全天候硬件」,主动感知与分析环境。
总结随身 AI 的四大行业痛点及解决方案:
功耗:采用定制低功耗芯片与存算一体架构,能效比远超传统架构。
设备接口:全无线设计(蓝牙/Wi-Fi/5G/无线充),兼顾便捷与高速。
大模型应用:支持多模型灵活选型,并强化端侧大模型,将确定性场景本地化,实现更快响应、更高隐私保护和更低云端成本。
小语种需求:自研多语言离线技术,覆盖全球主要小语种区域,助力产品出海。
基于此,我们规划了清晰的产品路径:先通过「全球最薄」的 AI 录音卡等单品立住品牌,再将我们的核心技术与生态套件集成到年销量十亿级的耳机、手表等大众硬件中,最终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随身 AI 产品方案提供商。
湾里小结
整场听下来,一个强烈的感受是:AI 硬件的竞争焦点已从「技术秀肌肉」全面转向「体验定胜负」。
各位嘉宾的分享反复验证了一个核心趋势——成功的 AI 硬件不再是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对用户情感与场景的深度洞察与满足。无论是陪伴玩具、机器人还是学习工具,其灵魂在于能否通过稳定、自然、低延迟的实时交互,与用户建立起一种可信赖的、有温度的「相处」关系。
△ 现场展示的部分产品
声网作为底层的实时交互能力提供者,如同一条隐形的脉络,串联起了从芯片、算法、产品到场景的整个生态,赋能每一位创业者将「体验为王」的理念落到实处。
主笔:周森
审校:小炫
编辑:陈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