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工到行业第一,猛玛的品牌进化逻辑

从最佳散热到超薄折叠,浅析 iPhone 的四象限产品矩阵
为什么 mini 和 Plus 消失了?为什么 Air 更具增长潜力?为什么 Pro 回归铝合金?本文内容汇总了「造物科学」的专栏内容和「Omdia」的分析师观点,浅析了 iPhone 17 系列产品的定位和意义。
苹果在 2025 年秋季发布会上推出了新一代 iPhone 产品:
iPhone Air:放弃以往终端机型如 mini 和 Plus 系列,新增了 Air 机型并将「超薄」打造为高端属性;
iPhone 17 标准版:高刷不再是 Pro 专属,摄像系统迎来史诗级升级;
iPhone 17 Pro 系列:并未延续钛金属,而是回归铝合金,并配备 VC 均热板,从而实现「史上最佳散热」机型,摄像头首次全部升级到 4800 万像素
iPhone Air,折叠屏手机的战略试验田
苹果以往在中端 iPhone 机型上的尝试,例如 mini 和 Plus 系列,市场表现均未达预期,它们既非成本领先者,也非真正的旗舰产品,在消费者关注尺寸和性价比的中国和印度等市场难以规模化拓展,因此这些机型陷入了定位困境。

iPhone Air 是苹果的策略性新品类,它充分发挥了苹果在美学设计上的优势,给消费者带来全新品类的新鲜感。此外,它的出现还承担了苹果产品战略的三大关键功能:
战略试验田:超薄设计需要更高成本的工程、生产和材料投入,以成本为导向的竞争对手难以复制。Air 充当了苹果超薄形态因素的试验场,它可以为苹果测试全新的轻薄组件、能耗管理技术,以及最新的 N1 和 C1X 芯片。超薄 Air 还为未来苹果在超高端层级推出更薄、更耐用的可折叠手机奠定基础。
高端产品线支持:借鉴苹果在 Mac 产品线上的成功经验,即 Air 系列作为 Pro 系列的补充,iPhone Air 成为了 iPhone 17 Pro 系列的补充。具备「超薄」高端属性的 Air 而非走量的平价旗舰,这既强化了苹果的高端品牌形象,又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以设计为导向的差异化选择。
利润优化:Air 占据了中价位段,平衡了销量与盈利能力,能够同时捕获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需求,而不会造成直接的蚕食。
根据 Omdia 预估,iPhone Air 首年出货量 1000 万台。

iPhone 17 Pro,铝合金材料背后的专业消费者
过去两年,钛金属是 iPhone Pro 的卖点。但从供应链动向来看,苹果在 2025 年回归铝合金,原因并不简单:
散热需求:A19 Pro 芯片带来更高 AI 算力与 8K 视频能力,对散热提出极高要求。铝合金的导热效率远优于钛和不锈钢,更适合高负载。

成本与重量:钛金属加工成本高且重量偏大。铝合金既减轻重量,又降低成本。
用户定位:Pro 不再只是「更贵的 iPhone」,而是成为内容创作者和视频博主的核心生产力工具。

这背后,是苹果对 Prosumer(专业消费者)的进一步倾斜。iPhone Pro 系列这些年来已经成为视频博主的最佳设备之一。它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散热,特别在太阳下拍摄久了,设备会发热、降频,甚至黑屏。对于准专业或专业消费级用户来说,拍摄时长、高性能拍摄、高帧率高分辨率拍摄、极好的散热以及充分释放性能,是工作流中的刚需。
四象限产品矩阵的回归
乔布斯在 1997 年回归时,曾用「一横一竖」画出四象限,厘清了专业/消费 × 移动/桌面四条产品线。


△ 1997 年(上)和 2025 年(下)的 Mac 产品线矩阵
今天,苹果正在把类似的矩阵逻辑应用到 iPhone 系列:
消费级 + 常规形态:iPhone 17
消费级 + 超便携形态:iPhone Air
专业级 + 常规形态:iPhone 17 Pro
专业级 + 超便携形态:未来的折叠屏

这种矩阵式布局说明:苹果已经把「轻薄」和「折叠」视为未来手机演进的两大方向。
相应的,用户分层更加明显,从大众消费用户到专业消费用户:
大众用户:iPhone 17 保证「够用且完整体验」,例如 120Hz 屏幕下放。
Prosumer 用户:iPhone 17 Pro 以散热、性能和影像优化为核心,成为移动创作者的专业设备。
未来探索用户:iPhone Air 尝试「一块玻璃」的极简终极形态,不追求覆盖所有人,但为未来预留路径,包括验证来年折叠屏的超轻薄结构。
苹果用这种分层,既稳住出货规模,又通过 Air 和 Pro 打开创新溢价空间。
Pro 将更专业化,成为创作者的核心设备。数字系列稳住大盘,满足主流用户。Air 探索极致轻薄,指向终极形态。折叠屏补齐矩阵,承接下一阶段创新。

△ 本文部分观点出自:《苹果 2025 秋季发布会:材料回调与矩阵重构,iPhone 的未来十年》,作者:黄铭杰
几点启发:
1. 战略大于战术:苹果放弃钛金属、推迟折叠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战略节奏。企业在关键节点,敢于做减法,往往比追逐热点更重要。
2. 矩阵思维,而非单点创新:iPhone Air 的出现不是孤立动作,而是为了补齐矩阵空白。企业布局新业务时,也要思考它在整体战略中的位置。
3. 清晰的用户分层:苹果把大众、Prosumer、未来探索用户分得很清楚。企业同样需要区分核心客户、增长客户和实验客户,避免「所有人都是目标」的陷阱。
看懂产品矩阵,比看懂一款产品更重要。乔布斯用产品矩阵让苹果走出低谷,库克团队则再次用产品线逻辑推动 iPhone 的未来十年。
编辑:陈述
审校:小炫
题图:iPhone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