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1776%2f12
|
2017-09-07

服务机器人行业里的坑怎么填? EAI 用自研的激光雷达和智能移动底盘告诉你答案

服务型机器人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机器人移动底盘的崛起。

敏锐地捕捉时代或者行业的风口,并结合当前的形势快速做出决策,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应该具备的技能,这一点在机器人基础硬件制造商 EAI 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龙军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2015 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 2025』规划,机器人成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该规划指出,围绕市场对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各方应积极研发机器人新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就像当年看到电子商务发展潜力一样,龙军认为,国家发布『中国制造 2025』之后,国内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利好,于是找到现在的两位合作伙伴李金榜和王品,三人商议之后,决定成立 EAI,进入机器人领域。

在进入机器人领域之初,EAI 推出了一款定位于家庭教育陪护的服务型机器人 Hahabot。对于这款产品,龙军说到:「当时做服务型机器人没有参照物,只能基于用户的需求来设计,然后我们一步步从底盘、导航、显示屏等环节做起,最终做出了 Hahabot。」龙军带着 Hahabot 参加高交会,虽然成功地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注意,但是并没有多少大人愿意掏腰包购买。

虽然现在类似 Hahabot 的家庭陪护机器人产品多如牛毛,但在两年前,这样的产品形态还不为大众所接受。于是,龙军和两位联合创始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将 Hahabot 的核心技术拆成激光雷达、定位导航和智能移动平台三份来卖。

「三驾马车」决定产品特色

2015 年,服务机器人产业还处于早期,整个机器人产业基础软硬件配搭非常不成熟,很多机器人团队在做机器人时需要从「0 到 1」开始研发。龙军表示:「Hahabot 造出来后,我们拜访了十几家友商,发现大家都走着我们曾经走过的坑,而且市面上都没有好的服务商来满足大家的需求。我们那时候就在想,EAI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来帮各大服务机器人厂商填坑。」

EAI 的「三驾马车」:从左至右为李金榜、王品、龙军

另外,龙军在接受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采访时强调,三位创始人的能力和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EAI 产品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创始人之一的李金榜加入 EAI 之前,在网易、腾讯有多年的 Linux 底层技术研发经验,在 SLAM 算法和相关定位导航软件产品上有深的积累,他在 EAI 里主要负责导航模块及相关算法的研发。

另外一名创始人王品,在华为做了十年的硬件研发管理,在光学、电子、通信领域有着多年的研发经验,曾主导开发业内首个商用 4K 摄像机,拥有多项雷达发明专利,他主要负责 EAI 激光雷达的研发。

再加上龙军多次创业的经历,以及在营销管理上的经验,才形成了 EAI 现有的 Flash 激光雷达、Pathgo 定位导航模块、DashGo 智能移动底盘三大产品体系。

EAI 的部分产品

龙军表示,这三大产品均是围绕激光雷达和导航算法这两种核心技术而展开。

目前,激光雷达市场大部分被 Velodyne、Quanergy、SICK、HOKUYO 等外国企业做占领,这些激光雷达价格普遍较高,一般的商用服务机器人难以接受。虽然国内的消费级激光雷达正厂商在迎头追赶,但企业在各自侧重的应用场景和产品细节上有不少差异。

「在做 Hahabot 时,我们一直希望能用上国内激光雷达产品,但市面上的雷达产品都是导电滑换皮带传动式的产品,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才自主研发了 F4 激光雷达。」

EAI Lidar 激光雷达 F4 是一款基于三角测距原理的扫描式传感器,可实时获取所在环境的高精度轮廓信息,并融入了 EAI 自主研发的光磁无线技术,保证了长寿命、高可靠、高精度的性能,实现了毫米级别的测距精度。

雷达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研发和设计,其生产工艺也非常重要。EAI 的雷达团队将大量精力放在了量产的工艺制造上,并专门投资建设了属于 EAI 的专业雷达生产基地,以保证激光雷达的产能和质量。

EAI DashGo 自主避障演示

至于消费级的智能移动平台,龙军表示,当时国内很难找到承重在 30 ~ 50kg,适用于服务型机器人的万元级移动平台,国外的移动平台方案要么价格太贵,要么承重不够,国内的机器人厂商基本上要一个轮子一个电机的来搭建产品。

「EAI 应该是国内最早发布承重在 30 ~ 50kg 的 ROS 移动平台,不少机器人企业将其用于服务机器人的开发,大大缩短了他们的研发周期,并且降低了核心部件的生产成本。」

龙军总结:「不论是激光雷达、导航还是控制,都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撑,比如传感器放在移动底盘的什么位置,角度如何,都要经过大量的研发以及验证测试,而且在算法层面上也要调整,这些工作对于机器人整机厂商来讲太费时耗费资源以及耗费人力,这是我们决定成为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搭建商的重要原因。」

未来属于还没走出实验室的学子

8 月 17 日,EAI 推出了机器人移动解决方案新品 DashGo B1。DashGo B1 机身采用双层设计,下层机身主要用于放置电机和电源等设备,上层主要用于放置导航模块等扩展设备,易于拆卸,方便客户自行扩展,中间镂空部分可以让激光。在软件方面,DashGo B1 全面支持原生态 ROS 和主流的建图导航算法包,同时拥有完善的 Web API 接口,并且能用 Android 手机 App 和 SDK 进行控制和二次开发。

这款对 EAI 有重大意义,且拥有众多优质特性的 Dash Go B1 产品,主要定位在科研级产品,应用于高校科研或者教学。不过,对于高校来讲,往往只需要数台机器人移动底盘就能实现机器人的教学和科研,若是专门针对教育市场,Dash Go B1 的销售效率难免有些低下,同时,对全国各地高校客户和产品的服务与维护也要花大量的精力。

或许是早期的创业经历让龙军对校园有特殊的感情,他坦言,深耕高校确实会面临很多困难,不过,他相信「未来属于学校里那些还没走出实验室的学子」。

「另外,机器人是个综合性的产业,它涉及机械设计、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等多个学科,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设立机器人专业,所以设计机器人对于学生来讲仍然存在很高的门槛,而我们的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技术门槛,让他们专注于更加核心的技术。」

为了让学生以及机器人开发者快速上手,EAI 会在官方的 Github 库与博客上上传相关的开发案例,同时,在微信上还会定期推送 SLAM 课程和技术详解,帮助用户更好地开发机器人。

实际上,经过两年的积累,EAI 的产品已经进入了全国超过了 100 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龙军称:「在北京某著名大学的一个机器人实验室里,几乎人手一台 EAI 的移动机器人底盘。」

客户遍布全国各地

在 EAI 会议室的墙壁上,画了一幅全国客户的分布图,从沿海的北上广深,到内陆的乌鲁木齐,均有 EAI 的客户。实际上,除开高校和科研院所,EAI 的产品还覆盖了数百家服务机器人制造商,并且国外的客户也在一步步地拓展当中。

对于未来,龙军表示:「服务型机器人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当中,作为机器人基础软硬件搭建商来讲,还是有很多发展的空间,所以目前对我们最重要的是,继续深化核心的激光雷达和导航算法方案,为服务机器人制造商提供更好的方案。」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