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1382%2fv2 a1d4dc2e739bac171130c927c84da25d b
|
2017-02-28

「代工」与「品牌」:台湾品牌做不好,是鸿海的错吗?

与其批评鸿海,何不善用鸿海,使之成为自己创业的助力?

有许多媒体朋友希望采访我,让谈谈我对鸿海或郭台铭董事长的看法,我都一一回绝。因为,我的原则是不加入竞争对手跟老东家竞争、也不评论老东家。

不过,我今天还是忍不住要跳出来讲几句公道话。

业必须各司其职

有个道理,我想跟批评鸿海的网友们说清楚:「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企业;有的企业适合做代工、有的企业适合做品牌,就如同有的人适合干市场业务,有的人适合干研发设计一样。

因此,在整个产业生态系里,各种各样的企业都有,应该各司其职,把整个产业的大饼做大、把自己的份内工作做好。如果一个负责做品牌的企业做不好,并不能怪生产制造代工的企业做得太好,因为这个逻辑是不对的。

我们应该去检讨「做品牌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好」,而不是去责怪「做代工做得太好」的企业。

一个强盛的国家、或是经济大国,必定是农业、工业、电子业、金融业、服务业等等,各行各业都能做得很好;如果其中制造业反而做得不好,一定会有问题。因此,欧美国家都在绞尽脑汁,希望在自己的国内重建制造业。

造是台湾的优势

台湾是个小岛,内需市场也比较小,产品、品牌、通路虽然仍在摸索中,但制造方面却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因此,台湾应该集中资源、挑对产业,把产业生态做强、做大。然而,这也不能只靠一些大企业,从产业链的材料源头、一直做到最终的品牌和通路。

类似韩国三星大企业集团的这种产业结构,对台湾未必是好事;因为,政府这样扶植大企业集团「从头做到尾」,会扼杀许多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机会。

所以我比较支持产业链要断开,产生长尾效应;在产业的生态系统里面,应该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各自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各司其职。如果做得好,要给他们掌声和鼓励;如果做得不好,则要想办法检讨改善。

如果企业自己做不好,却怪其他产业上下游做得太好,这就会误导企业改善的方向。也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鸿海也在寻找转型出路

鸿海在电子制造代工方面做到世界第一,我们应该给他们鼓励和掌声;鸿海并没有因此而傲慢和停顿,他们很清楚知道,在守住这个代工霸主地位之外,他们需要转型、也很努力的在找方法。

可是他们在代工制造成功的基因,却变成了他们的包袱;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同情。

相对于鸿海聚焦在代工制造上,台湾电子业也有很多企业敢挑战品牌和通路。他们的困难和失败,都有各自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够把这些做品牌企业的失败,怪罪于其他做不同领域成功的企业。

至于鸿海郭董所说的,鸿海的成功关键在于拥有,「一流的客户,二流的设备,三流的管理,四流的人才」,我认为这是鸿海谦虚的说法。

试着想想,一个白手起家,在创业 40 年不到就成为世界第一的代工制造企业,年营收高达五兆台币,全球雇用 130 万员工的鸿海,如果说人才都是四流的,怎么可能?这种说法对于代表鸿海征战全球、立下无数战功的台干们,公平吗?

势正是机会

我希望这些批评鸿海的朋友们,是秉持着「爱之深责之切」的心情;更希望这些朋友能够正面看待台湾在品牌、通路方面的弱势,这就是年轻人创新创业最好的机会。

比较日韩大企业集团林立的现象,也造成了日韩年轻人创业的障碍,因此中小企业难以发展壮大。台湾的年轻朋友们,应该把握台湾在品牌通路方面的空洞,利用台湾在供应链和生产制造上的优势,创立自己的一番事业。

与其批评鸿海,何不善用鸿海,使之成为自己创业的助力?■

本文作者:程天纵

图文编辑:思思 @ 深圳湾

● ● ●

- 程天纵(Terry 老师)对制造业的观察 -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