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1118%2fdemonstration 1466472 1280
|
2016-09-28

智能机器人大量上线后,人类价值何在?从自动剪接系统谈起

如果我们无法展现出「人性」的内在价值,就会被机器人取代。

编者按:本文由 Rocket Café 火箭科技评论授权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发布。

本文作者詹太太,转过行的电视圈人。二十余年电视台经历,待过外媒,做过些奇怪的杂事。也曾经外放上海与香港。名片上印过一种很酷的职称「数位策展人」。现在职称很不酷但考验百倍残酷 XDDD 英国 Brunel 大学纪录片系硕士,澳门大学英文传意系学士 、Coursera 西北大学 Social Media Marketing 课程文凭。

研究机构 Forrester 报告说,有 6% 的现有工作职位,都将被机器人取代。「到了 2021 年,破坏式浪潮将会开始。那些由人工智能、认知技术而成的应用,会开始取代人类的工作,尤其在运输、物流、顾客服务等领域。」

也就是说,一些执行低阶劳力的工作,之后就会被机器人取代。

看来电视台也是这样。

今天看到版子上有几位前辈在谈论这个东西:GliaStudio。这个玩意儿,叫做「人工智能影音自动产制平台」,但其实它的功能一点也不玄虚。让我用大白话说一下,就是「剪接机器人」。

它已经获得「 105 年文创之星创意加值竞赛」的第二名。

这个东西有什么厉害之处呢?影片在此,看看就知道了:



讲了这个特别的东西,是因为这个玩意儿再这样用力发展下去,可能会改变传产电视的制程与人力配置。

对传产电视工作者的冲击

传产电视里有很多职业都跟「剪接」有关。所以,通常大家都得会一点剪接,当然剪得好与剪得烂,天差地远。真正直接与「剪接」有关的职位,包括剪接师、后制师、摄影师(新闻部的摄影师通常带剪接);然后还有助导(Assisstant Director,简称 AD),有时候执行制作、新闻部的助理编辑也会帮忙剪接,还有其他各种各样族繁不及备载。但基本上,后者提到的「剪接作业」都是属于一些较简单基础的,也就是业内俗称的「卡接」即可的那种。

开发商示范的人工智能剪接影片,刚好就很适合用在重大新闻的处理方式,像是新闻台的 Breaking news(突发新闻)、NS/BS(主播稿影片)、Sound bite(受访者访问)等等格式,还有录制节目时需要的 roll 带(背景影片)。过去这些都要人工处理,现在只要打几个字、下几个指令,就有机器人代劳,还能帮忙比对找画面。

若你在电视圈待个三年五年,看过上面那只示范影片之后,就会明白:「剪接机器人」若开发得更完整更优化,未来在某种程度上就能取代最基层的剪接劳务,像是 roll 带、NS/BS 等,都可以由机器人代劳。

至于「活人雇员」的用途,最多就是在输出档案(吐档)时候做个 QC(品管),因为机器人找来的画面,有时候不见得百分之百能用。

机器人大量应用后,人的价值何在?

与其讨论「机器人将会取代掉多少电视圈的职位」,不如思考一下,机器人如果认真做剪接的话,真的会比活人剪的好吗?我的想法是,重点在美学,以及思想。当然,有一天若是机器人「深度学习」学得够深够多,终究也是会把人类的一切通通学走的;但「美学」与「思想」,毕竟是人类先弄出来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一点也不认为机器人剪接做出来的东西,会剪得比活人剪接师剪的好。

它们现阶段或许可以帮着应付大规模自动量产内容(像是内容农场或即时新闻短稿)的市场需求,但还有一段很长的进阶期。

那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这个问题吧:「机器人将会取代掉多少电视圈的职位」?

其实答案在我们自己身上。

机器人,其实应该只是为我们代劳的手脚。但问题是,如果我们的日常工作内容,都只是一些随时可被机器人取代的东西,且无法展现出「人性」的内在价值,那么,被机器人取代也是刚好而已。

『哈德逊传奇』里的萨利机长,在关键一刻,用人性的经验法则与判断,战胜了模拟飞行器的参数。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由「人」组成的世界,而在很多时刻,最终关键其实是出于「人性」。美学也是,不能没有「人性」的因素。

当然,我知道在里约奥运期间,已经有好几家媒体出动了机器人写稿机。华文圈应该很快也有(或是已经有了)这样的厉害工具。「那一天」貌似已经出现了。但我想,现在距离「那一天」的到来前,理论上,我们还有很多抢救饭碗的时间。

故事的教训是,如果我们在「那一天」来临之前,产业没有提升,技术没有提升的话,机器人来抢饭碗,也是迟早的事,是吧。

● ● ●

火箭科技评论 Rocket Cafe 创始人 Fred 傅瑞德已在深圳湾社区网站开设专栏,如果您也希望开设专栏,请与小炫(微信 ID:warexx)联系

- 「火箭科技评论」相关文章 -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