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1055%2fipad
|
2016-08-25

iPad 与 Linux:看似不同,却又近似的工作典范

在我看来,桌上型电脑是卡车、笔记型电脑是轿车,平板电脑则是摩托车。

编者按:本文由 Rocket Café 火箭科技评论授权深圳湾发布,作者 Watts Martin,一位从网页开发者转行的技术写作者、科幻小说作家。

很多人喜欢 iPad 的原因,是因为它的简单易用;但如果要用它当作日常使用的主要电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今年初,笔者把主要的工作电脑从原本的 MacBook Pro,转移到一部配备 5K 显示器的 iMac 上;改用后者的理由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它非常棒的萤幕,而且即使老眼昏花如我,都看得出前后两者的萤幕差异。

转换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我比较常坐在书桌前面工作;有了 Dropbox 和 iCloud 云端服务,在两部电脑之间同​​步资料一点都不麻烦。

转换到 iPad 上

不过,我有时候还是会出门旅行,而一出门就是一整天更是家常便饭;这么说来,如果改用 iPad 会不会更方便?我在科技圈的一些朋友,不仅将 iPad 当做他们主要的行动设备,甚至是当作主要的工作电脑。

因为我刚好想淘汰手边有点过时的 iPad mini,所以就买了一部新的 9.7 吋 iPad Pro。虽然我买的 iMac 附了一组 Apple 原厂的 Magic Keyboard,但因为自己还是习惯旧的机械式键盘,所以把新键盘拿来配 iPad;再加上一组 iPad 保护套和提包,就上路开工了。

我用这个组合来修改文章或写新的文章,然后寄给编辑;当需要编辑较大的档案时,我用的工具是 Scrivo Pro(在 Scrivener 的官方 iOS 版推出之前)。我也会用 Working Copy 来检查公司放在 Git 上的文件,用 EditorialTextastic 来编辑,然后再回存这些档案。

我的主要收信工具是 Spark,一般的文字编辑则用 Ulysses

几个月之后

在使用了几个月、而且还是比较「重度」的日常工作​​之后,我觉得 iPad 是可用的,而且在许多地方甚至已经可以取代原本的 Macbook。

而且有些工作在 iPad 上做,还比在 iMac 或 MacBook 上轻松;例如阅读和整理电子邮件、以及各种需要长时间阅读的内容,而且在需要一个单纯的环境,以便于专注写作的时候,iPad 都更加顺手。

但它也有缺点,即使是在新的 iOS 10 上也未见改进:只要是需要使用一个以上软件/app 的工作,iPad 就不如电脑好用了。

转换到 iPad 上之后,我也像其他小说作家一样,必须阅读编辑对作品的评语、决定是否采纳编辑的意见、自己再做些修改,然后把稿件档案附在回信之中寄出。

除非出版社已经相当熟悉线上作业、或者本身就是线上媒体,否则编辑通常不会使用 CriticMarkup 这类的工具来标注修改,而是用 Word 或其他类似软件的来回追踪修订功能。

在 Mac 上,我们可以将档案存在桌面上,按两下开启、修改、存档,然后再拖到回信里面寄出。但在 iPad 上,所有的动作都只能在 app 内部发生;必须先在电子邮件 app 中打开附件档案,然后再选择要用来开启的 app(如 iOS 版 Pages)来修改。虽然修改完毕之后可以再送回我使用的 Spark 电邮 app,但却不能附在回信之中,而必须另开一封新的邮件。

如果我的通讯录里面没有编辑的资料,那就糟糕了,因为我没办法返回原本要回的那则信件;只能先把信件存成草稿,或是把 Dropbox 当作我的「桌面」,也就是回到 Pages,把档案存一份到 Dropbox 里面,然后回到电邮 app 去回信。

行动与桌面系统的差异

即使在最理想的状况下,电脑的速度还是比 iOS 快。并不是 iPad 的处理器不够力,而是因为 iOS 原本就不是设计来处理复杂的作业;或许其他 app 的组合(如果这些 app 之间有更深度的整合)会有更理想的表现。但在电脑上,只要是有追踪修订功能的文书处理软件,都可以搭配电邮工具轻松做到一样的事情。

iOS 的概念,是一切相关工作都在 app 内部完成;不管是阅读网页、玩个游戏、或是读一本书,这样的概念都没有问题。在电脑上,即使我想编辑的是某一份档案,我可以用 A 软件来做,也可以用 B 软件来处理,只要档案格式相容就好,不一定要局限在同一个软件之内。

但如果用的是 iPad,当我想用​​不同的软件处理同一份档案时,只能先用 A 软件处理好、存档、上传到云端服务,然后用 B 软件去开这份云端存档;用 B 软件处理完之后,再重复一次上述的过程,但 iPad 上则可能会存有 A、B 两个重复的版本。

此外,如果 A 软件把档案存在 iCloud 云端,但 B 软件又不支援 iCloud 时,就必须先下载下来,或是移到其他支援的服务上;假如两者都支援 Dropbox,则必须把档案目录设定成同一个,才能找到彼此要共享的档案。

以「一般人的方式」来用电脑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已经习惯电脑的工作方式,就不要想太多了,但我并不同意这一点。刚才提到的还只是文字档而已,还有像是 JPEG、Word、HTML、MP3 等许多已经成为用户之间标准格式的档案,都是我们每天会处理的;例如下载一个图档、修改尺寸、调色、然后上传到自己的网站,这些事情不难,而且大家一天可能都要做好几次,而且每次都会用到好几个「不需要很专业」的软件。

这年头,结合好几种不同格式的档案、做一些简单的编辑,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写部落格也好、做简报也好、或是作家用线上工具跟编辑来回讨论也好,多少都会牵涉到这类应用。

许多不熟电脑和档案系统概念的人,往往会把所有档案都堆在桌面上,其实这和懂电脑的人说的「共用储存空间」概念其实也差不多,只是「本机」和「云端」的差别而已;但 iOS「看不到档案结构」的设计,其实并没有帮用户(不管懂不懂电脑)解决这个问题,让大家用 Dropbox 当作档案暂存空间也不是最好的答案。

或许也有人会说,可以用 Workflow 这个 iOS 版自动化工具,来串连几个不同 app 的作业。虽然 Workflow 确实能做许多很棒的事情,就像电脑上的动作记录和播放工具(例如 Mac 上的 Keyboard Maestro),可以简化一些重复的作业,但仍然没有电脑版工具的功能那么强。

虽然有些人觉得 Workflow 比 Keyboard Maestro 或 Automator 更简单易懂,但基本上问题不在这些工具,而是在 iOS 中切换软件真的比较麻烦。

不过,如果你经常在 iOS 上做大量工作,Workflow 确实是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光是看它帮你自动完成一堆繁琐的作业,就令人心旷神怡,但它也让我有一种(可能有人会不太同意的)联想。

iPad 就像 Linux

如果您不同意这一点,请先不要动气。想想看,尽管有很多人说 Linux 以外的系统有多方便、多好用,但是真正的 Linux 用户并不会在乎这些说法。

或许有些这类用户会说,重点是在于自由与开放等等,但重点其实在于挑战难度之后的满足感;在熟悉 Windows 或 Mac 系统之后,在 Linux 上找到做出相同效果的方式,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对于喜欢用 iPad 工作的人来说,其实道理也差不多:挑战新的工作方式、完成至少一样多的工作,也是成就之一。用 iPad 连上公司的 Github 帐号来浏览和编修档案、然后发出 pull request,感觉是不是很棒?

有些朋友即使完全同意,某件工作在电脑上做就是比较快,但还是宁可在 iPad 上做,因为后者就是比较好玩──我完全可以了解这种心情。

这里就出现了一件矛盾的事情:很多人(尤其是过了 30 岁的)之所以会成为 Mac 使用者,只是因为已经懒得再去研究一些技术细节;但在必要的时候,我还是可以用 iPad Pro 来取代 MacBook Pro,反正我还有一部 iMac。

Steve Jobs 曾经将 Mac 和 PC 比拟成卡车、平板电脑比拟成轿车;但在我看来,桌上型电脑是卡车、笔记型电脑是轿车,平板电脑则是摩托车。知名科技部落客 John Gruber 则表示:

或许是如此,但我认为要给「后PC 时代」的设备和软件 10 年的时间慢慢迈向成熟、再花 10 年让人们逐渐改变工作习惯。

这话或许是对的,但如果是这样,我们还要再等 7 年的时间让整个环境进化。现在是 2016 年,只有一个 USB Type-C 介面的 MacBook 则让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告诉我们「适用于什么场合」,也告诉我们「不适用于什么场合」;而 iPad 其实也是一样,但「取代电脑」这件事情并不会马上发生。

苹果的行销副总裁在发表 9.7 吋 iPad Pro 的时候,曾经宣称它是「绝佳的 PC 替代品」,而且它也确实取代了很多人(例如我)手上的笔记型电脑。不过请大家记得,现在还是有很多车厂在生产卡车。

Uploads%2fusers%2favatar%2f1073130703%2fthumb %e6%88%aa%e5%b1%8f2020 10 21 %e4%b8%8a%e5%8d%8811.01.52
达达 2016-08-26 00:11

收录了好多软件 慢慢研究。 我就是一个档案都堆在桌面的人 怎么破?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