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机器人创始人俞志晨访谈: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所有误解,都只因当初给它起错了名字?
神明正在苏醒,但他需要一副更好的躯壳——图灵机器人发布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Turing OS
11 月 6 日下午,图灵机器人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了发布会。
2012 年,这个团队发布了虫洞语音助手,这是全球第一款中文语音助手应用;2014 年,图灵机器人发布,这一人工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极大地降低了人们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
而这一次,2015 年,在诸多猜测与期待中,图灵发布了他们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Turing OS。
人工智能级机器人操作系统 Turing OS
图灵机器人 CEO 俞志晨从交互、引擎、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 Turing OS。
人与机器人最好的交互方式是什么?
谈到操作系统,首先要谈的便是交互。2007 年 iPhone 将智能手机的交互方式定格在手指与屏幕,那么人与机器人之间交互的最佳形式应当是什么样子?Turing OS 给出的答案是「多模态交互」。
人类之间可以通过文字、声音语调、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实现交流,这样的「多模态交互」用于人与机器人的交流无疑也是最自然的。而要实现这样的交互,就要求机器人操作系统在输入端支持包括文字、语音、视觉、触碰等多维度的信息输入,而在输出端能用人类可识别的多种方式进行表达。
思维是什么?
Turing OS 的引擎由情感计算、思维强化、自学习三个相辅相成的部分构成。
情感计算的目的在于让机器人具有情感。在情感识别方面,Turing OS 目前能够支持 25 种语言类情感的理解和识别,准确率达到了 95.1%,基本上可以识别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大部分情感要素。而在情感表达方面,Turing OS 支持 428 种情感语言、120 种声音语调以及 88 套表情动作,相当于 7~8 岁人类小孩的水平。俞志晨特地演示了 Turing OS 带有语音声调的情感 TTS,与传统 TTS 相比,情感 TTS 明显少了电子语音那种冰冷呆板,而带有更多的情感色彩。
讲到思维强化引擎时俞志晨表示这其实是 Turing OS 的首创,主要是为了解决现今许多家用机器人「呆板」和「混乱」的问题——即只能单方面被动响应用户的操作,以及思维缺乏逻辑、跳跃性太强。图灵机器人团队将思维定义为思维模式的集合,通过 11 个月的努力,为 Turing OS 赋予了 26 种宏观思维(如逆向思维、跳跃思维、形象思维等),10140 种微观思维,使其具备 4~5 岁人类小孩的思维能力。
未搭载思维强化引擎的图灵机器人被权威医师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而所谓自学习,便是让机器人具有学习和进化能力。Turing OS 的自学习引擎采用 D-RNN(深度多层反馈神经网络)学习算法,依托来自 10 万合作伙伴 3 亿用户的大数据和天河 2 号超级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Turing OS 语义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 94.7%,人机对话准确率达到 88.2%,并实现了实时的自学习迭代。
能做什么?
在应用方面,Turing OS 1.0 已经覆盖 5 大类 25 个场景中的日常应用需求,主要包括教育、娱乐、学习、控制和工具等。
俞志晨特别提到了儿童对话功能, Turing OS 为儿童对话提供深度过滤机制,语言纯净度达到了 99.87%,在家庭使用情境下最大程度上保护儿童,让家长放心。
Turing OS 还提供 20 个开放属性,包含 12 个身份属性、3 个背景属性和 5 个爱好属性,允许用户自定义自己的机器人。
可以是什么样子?
发布会现场还展示两款搭载了 Turing OS 的机器人产品。分别是与图灵机器人与奥飞动漫合作推出的小飞侠乐迪机器人,以及一款哆啦A梦造型的机器人。
在宣传片和现场展示中,小飞侠机器人能够实现比较生动的对话,并能结合一些简单的手势动作。
应该是什么样子?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提人工智能是潮流和方向,是下一个风口,但人工智能系统以一个如此完整的形态展示在大众面前,这次 Turing OS 的发布可能还是第一次。
在发布会上,俞志晨不断抛给大家一组组数据,从这些朴实的数字当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人工智能已经找到了足够明晰的前进和发展方向,或者可以说,人工智能已经进入质变之前的量变积累阶段。
然而在把人工智能装进机器人,为这个人类创造的「神明」赋予一个躯壳时,国内的机器人团队是否做得够好呢?即使是定位于「儿童机器人」,一个只有两只胳膊能动的小飞侠,或者一个干脆不会动的蓝胖子,是否能算得上是与寄居其中的人工智能相匹配呢?
深圳湾创业导师程天纵 Terry 老师在谈及机器人时,时常强调机器人应当具备「三能」,即智能、功能和动能。从 Turing OS 的发布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已经在变得越来越「聪明」,功能的实现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在硬件上,在机器人的「躯壳」上,国内的服务和消费机器人团队还没有拿出让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其结果就是「聪明的」大脑控制着「笨拙的」四肢,或者干脆没有四肢——动得笨拙,或者干脆不能动。
如果机器人不能动……那与其花四位数五位数买个会说话室内装饰品,还是干脆在手机里装个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比较靠谱。
然而无论如何,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无论是在「大脑」还是「四肢」方面,国内外的团队进行的诸多有益探索都值得肯定和敬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创造的「神明」将以今天可能还无法预知的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而在此之前,我们穷尽想象。
来找我设计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