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飞
蒋飞 跨境电商卖家

制造商的品牌之路 连载一 勾兑一下

 现在对大多数的制造商来说,就是受够了代工的低利润,身处产业链最上游接触不到终端市场,没有销售能力就只能帮有销售能力的品牌商做代工,赚些低廉的 OEM 费用。中国制造业转型喊了很多年,为什么真正走出的品牌屈指可数?原因就是品牌不是喊的,是建立在良好的客户体验基础之上,形成口碑传播,尤其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你的产品好,瞬间会把你推起来,产品不好,瞬间让你倒下,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会加速产品优胜劣汰的过程。

 

最近几年随着马云,阿里巴巴的崛起,国人越发意识到电子商务的能量。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电商平台,年交易额都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的双 11,美国的黑色星期五不断刷新新的销售记录。电子商务是一种轻资产的销售方式,相比传统的店面租金,电子商务可以面对更广阔的市场。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不断增加的内因是信息越来越透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买家不仅能找到过去找不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从材质,风格,参数上尽情挑选,价格上更实惠。世界越来越扁平化,商品流通环节压缩的越来越短,无限逼近 M2C 的方向(这里的 M 是manufactory)。网上的很多产品卖得好的,都会给自己起个品牌,他们开始都是拿制造商的产品直接去卖,试探下市场,卖得好,就马上找你贴牌,你不干就去找其他工厂。制造商碰到类似的情况往往会忿忿不平,磨具是我开的,产品是我这么多年市场经验沉淀的,为了一个产品投入很多研发费用,花了大量的精力在方案、模具、芯片和设计上,最后产品卖好了却被踢掉。制造商只能骂娘,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人家掌握了销售权。很多制造商不是不想做自己的品牌,关键是自己的品牌不知道如何行销,坚持做品牌不做代工就需要推掉过去的一切重来,做品牌包装,搭市场渠道,投广告,建销售客服团队, 重新摸索,从零开始,一个不小心就碰到暗礁和陷阱,试错成本太高,甚至会慢慢死掉,接些贴牌的单起码还能活下去,这是中国大多数制造商的现状。

 

往前冲一片黑暗,往后退只能过个小日子,那么制造商该何去何从?

 

现在都在讲顺势而为,台风理论,既然电子商务在此时是一个趋势,是一个风口,必须往这个方向转。但制造商又不熟悉电商,如何来解决市场销售,我认为制造商需要一个彼此信任,利益捆绑的一个 Partner。这个Partner 需要具备品牌线上推广能力,电子商务的线上全渠道营销能力,熟悉物流仓储支付流程,有知识产权法律顾问团队。制造商负责生产和研发,Partner 负责销售和运营,扣除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之后的利润大家分,这样的模式能够提升目标达成效率,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东西,降低试错成本和机会成本,最快速的实现品牌溢价能力。

生产制造 OEM 电子商务 品牌营销
1 3
3 评论
小鞋子
小鞋子 10 年前
1 楼

制造商也苦。

深圳湾的炫姐姐
2 楼

这是要连载吗?

蒋飞
蒋飞 9 年前
3 楼

这是要连载吗?

回复 @深圳湾的炫姐姐

是的,有这个想法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