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纪魅族亮相上海车展,Flyme Auto 上半年搭载量将突破百万

轻喷吧:北京 vs 深圳,软件 vs 硬件,微博 vs 微信
写这种南北方比较的文章,就一定会遭到群众一篇骂声。因为就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每个人都不能看到全貌。而有意思的时候,信息恰巧就喜欢在这些用不同视角看待事物的人们中间流动。
写这种南北方比较的文章,就一定会遭到群众一篇骂声。因为就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的视角不同,每个人都不能看到全貌。而有意思的时候,信息恰巧就喜欢在这些用不同视角看待事物的人们中间流动。
北京 vs 深圳
北京已经俨然是一个最大的移民城市了,这里的老北京人所占的比例,已经随着北京的城市化建设扩张,比例越来越小了。但是再小,也还有文化的传承,有地域的优势,有帝王殿堂庙宇,有高等学府云集。这一点,深圳则不同,深圳改革开放30年,不过这些年的历史。深圳是一个纯粹的移民城市,一切都是外来的,一切都是新的。深圳人把这些舶来的“好东西”在这块崭新的土地发扬,期间与“旧势力”抗争需要耗费的成本,就远远低于北京。
北京喜欢“大”,什么都玩大的,产品要标榜全球第一、亚洲第一,说辞越大、动静越大,越能够吸引用户;喜欢“远”,动不动就要做三年五年规划,产品的饼越大,项目约有吸引力。就连跑到深圳找供应商,都要找“像富士康这样的什么都可以做的大厂”来合作。
图:北京的“亚洲大餐厅”
我的一位大叔级的外国程序员朋友,Dave Thomas (对,那个写 Pragmatic Programming 的图书作者,那个写 Ruby 程序的程序员)他 2010 年来北京参加一个大会,回去之后说:In Texas, everything is big. But, if you are in Beijing, you will find something bigger.
深圳的科技创业者喜欢拿中国的硅谷说事,“深圳是中国的硅谷”这样的说辞,也会不经意间流传。但是作为一名从北京搬迁到深圳的科技创业者,我深深的感到,这片生机盎然、奋斗不息的土地上,缺乏硅谷的学府气息,缺乏硅谷的多元化创新。这一点,深圳还要发展时日,在生产制造、在设计开发、在企业管理、在思维眼界,都有更大创新,才能真正成为引领科技发展的城市。
软件 vs 硬件
36Kr 上有一篇比较南北差异的文章是这样说的:
北京团队:
- 大部分是互联网背景,对“免费”和“羊毛出在猪身上”习以为常,注重体验,软件和服务方面是长项。
- 注意品牌和宣传,会很早就考虑产品的市场形象,不少团队更是产品还没影就开始到处宣讲,演砸的也不少。
- 依赖风投,融资,烧钱做大,继续融资...Go big or go home,现金流没有那么重要。
- 不了解硬件,初次接触者尤甚,会吃很多亏,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控上有不少问题。跳票是常见现象。
深圳团队:
- 许多创始团队都有很强的深圳基因。在世界制造中心摸爬滚打多年,各条线都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人脉,代工厂是自己哥们,看一眼你的设备就知道各个部件是哪来的,总成本多少,可能有什么故障。硬件行业里的事情门儿清。
- 盈利的方式很简单,我就是这个庞大生产链中的一环,从上游花多少钱买来一套东西,组装生产好,加价再卖给下游。找订单,生产,控制成本,保证现金流。这是传统硬件行业的常态和基因。免费?我还得给工人发工资呢!
- 受传统硬件生态的影响,深圳团队更务实,低调,一年营业额上亿也不会出来宣讲,市场和品牌都是弱项,融资也是如此。同TMT领域的投资机构很难聊到一块。
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北京和深圳所处的产业不同。北京有大量的软件和互联网开发人才,而在深圳,恐怕除了腾讯等大企业每年掠走了大量软件人才外,还能让其他中小企业挖到的,所剩无几。而我们了解的深圳,除了华强北做电子产品贸易的,还有车公庙的各种电子产品设计公司,在南山的高新科技企业,还有石岩、观澜等各种制造和生产企业。深圳的硬件产业链是相对完整的,才会吸引北京、乃至海外的创业者们,来到深圳,把他们在软件开发、产品设计、以及营销思维方面的创新,带到深圳。
北京专心做网站做 App,专心经营用户的创业团队很多,我也突然发现来了深圳后,了解的新奇酷 App,已经不如前几年多了。从我北京的做软件的朋友那里,我又知道了很多很赞的软件产品。而我从深圳带来的硬件产品的新奇酷玩意儿,即便是去年的产品,对于我的很多做软件的朋友,都还是新鲜物。
深圳也有互联网创业团队,北京也有硬件创业团队。深圳的互联网团队偏硬(很自然的都会把线上的平台与线下的产品结合),北京的硬件团队偏软(对软件方面的架构和设计会更加细腻)。
图:好玩的图片社交应用 Nice ,可以为好玩的东东加标签。谢谢这位大哥,为便携式空间粉尘检测仪 Air.Air! 做“品牌代言”。
南北融合,硬件与软件融合,我似乎有了这样的使命感(还是不要让我背负这么高大的使命啦,我做我可以做的为好)。
微博 vs 微信
你相信微博已经没什么人了嘛?我很多微信朋友圈的人,已经都不爱玩微博了。虽然微博人气在下滑,但是不可否认的,那些曾经的微博大号,他们还是微博的主力军,这些年在微博积累的粉丝,为他们的人气保驾护航。微博还是各个企业账号营销的重地,一旦有事情发生的时候,这里还是能够看到来往的人群。毕竟,微博是开放的。
而微信的作用在于小圈子的深度联结,只有圈子和圈子的联动,才能触发广度传播。越来越多的微博大号,也开始不停的在微信朋友圈砌砖添瓦。用玩微博的方式玩微信朋友圈,你会发现,很多企业账号、推广账号,在微信朋友圈就没的玩了。无论是那些早安问候贴,晚安点赞贴,还是各种心灵鸡汤,各种商业推广贴,在微信朋友圈不受待见。
我前年年底(2012年)来深圳办过一次技术交流活动,那时候我在桌签上写上我的微博,让与会者加我微博关注。可是结果是什么,活动结束的时候,大家蜂拥而上的,过来要你的 QQ 号和微信号。而就在北京各大商场,还张贴着客服电话的时候,深圳的很多大店小铺,已经都张贴了微信二维码。深圳,是腾讯的地盘,在深圳还玩微博明显有点玩不转。
北京玩微博的多,深圳玩微信的多,做软件的玩微博的多,做硬件的玩微信的多。这个结论或许很片面,也没有任何数据支持,你甚至都可以轻喷然后忽略,但是这个现象的确在我们周围以感性的方式发生着。
最后,面对这样的南北比较文,还请大家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