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27%2f0 24
|
2014-08-27

「哇,空气果,赞!」一份来自「友商」的产品解读

「空气果」是互联网团队「触硬」的一个代表性作品。已有3亿用户的 App 产品「墨迹天气」,从去年开始研发自己的硬件产品,并于今年5月发布了这一行业标杆性产品「空气果」,用于检测室内空气的健康程度,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及 PM 2.5 四大工业级检测。

开篇介绍

「空气果」是互联网团队「触硬」的一个代表性作品。已有3亿用户的 App 产品「墨迹天气」,从去年开始研发自己的硬件产品,并于今年5月发布了这一行业标杆性产品「空气果」,用于检测室内空气的健康程度,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及 PM 2.5 四大工业级检测。

「深圳湾」也曾在「空气果」发布会不久,邀请来深圳出差的「空气果」负责人姜洋,在「开放制造空间」做了一次小型的分享会。在这个温馨的夜里,大家相互间聊了很多。姜洋之前公开「空气果」硬件采购成本清单,已经造成了很多的议论。在活动上,姜洋分享了他的很多用「互联网思维」做硬件观点,他将硬件的「DAU 日活跃度」看的和互联网一样重,他将硬件团队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一个部门,他先做产品外观然后倒着做结构,也不做成本核算,等等。这些貌似可以让深圳的硬件产品设计者和制造者「笑话」的观点,反过来又给了他们很多的反思。

深圳也有一家做空气检测的团队,「大新伙伴」,其产品便携式粉尘检测仪「Air.Air!」早于去年就登陆了 KickStarter 众筹,并于今年年初量产和销售。但是他们的名气远远不如「空气果」。甚至在「深圳湾」邀请「大新伙伴」与姜洋同台对话时,「大新伙伴」的联合创始人宋宏嘉都显得底气不足。「空气果」和「Air.Air!」这两个产品,从价格上就相差甚远,一个999,一个299;产品功能、工艺、材料,都差别很大;甚至团队规模,投入资金,都不是一个量级。「空气果」和「Air.Air!」鲜明的体现了北京和深圳两个地域、互联网和硬件两种思维,做出的两种气质完全不同的产品。

作为80后姜洋和88后宋宏嘉的好友,其实我也很不愿意把这两个产品放到一起做比较。当真的把他们两个人约到一起,两款产品放在一起,三个人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的时候,各种经历与故事,思想与感悟,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以下这部分文字,是宋宏嘉的对「空气果」的产品解读,更像是一篇「情感暖文」。他说他「第一次这么写文章,还是挺紧张的」。

故事起源

记得那是一个刚入秋的夜,「墨迹天气」副总裁姜洋先生来到我的办公室。那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见面,虽然早在微信上互相点赞「暧昧」。他魁梧的身躯外是一身轻松的着装,穿着结实的露着光泽的皮鞋,走路彰显着大家的气质。这次是他从北京出差深圳,跟进「墨迹天气」最近推出的「空气果」生产问题。

一阵简单的寒暄过后,他拿出了「空气果」,由他领导的团队,互联网公司的硬件产品。虽然很早就知道、也关注「空气果」,但是见到真机还是第一次。多少还是很激动。「空气果」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型工艺,无论从视觉、触觉上都和苹果的 Mac 系列很像,给人一种极致的品质感和固有的「苹果范儿」。

同时我也代表我们团队赠送了一台「Air.Air!」 给他,双方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下交换意见,相互了解。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我们做了一款小的空气粉尘检测仪「Air.Air!」方便用户随身携带检测环境粉尘浓度(或者大家理解的所谓的 PM2.5)、温度。它可以和手机对接,并在手机上得到当前及历史测量结果,并得到简单的建议。产品的定位在便携、新奇特、智能硬件领域,因为最开始在 Kickstarter 众筹而引得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总之,「Air.Air!」算是一个幸运的产品,它的 idea 诞生于北京雾霾严重的 2013 年 3 月,众筹于北京再次雾霾的 2013 年 10 月,在风口上,这个小猪有机会飞了起来。

写这篇文章也是深入感受了「空气果」后,因为我们自己做,所以从 「友商」 的角度去体会「空气果」,谈谈我的认识,算不上评测,最多是一种从我个人视角的解读。解读我创业半年对空气检测产品市场的认识,对产品的理解和未来的预测。

我不太喜欢详读一些记者写的产品评测,因为他可能根本没有做过产品,而作为普通消费者去看产品,倒是无可厚非,不过又非要贴上专业的标签写出 「逼格」,多少显得东施效颦。当然我也不标榜专业,最懂产品的还是产品的亲爸爸,但是从某个角度,确实可以感受到「空气果」的酸甜苦辣。

有了酸的味道,我们就会胃口大开,希望吃掉更多。

空气质量变差,商业上提供工具帮助用户认识或改善空气,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这也是「墨迹」作为天气界的老大必然重视的问题。姜洋先生告诉我「墨迹」现在有近 3 亿用户,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如何挖掘用户需求并切入细分需求提供服务,在 2013 年 10 月「空气果」立项之初「墨迹」 CEO 和他的团队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认识空气,还是改善空气,是一个选择。

认识空气,我指的是做空气检测,帮助用户通过数字而且不那么灵敏的感官来了解空气的质量。我想,对于一个初次在硬件大潮中淌水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他们希望看到的「数据」,是软的东西。所以,和我们一样,先从认识空气做起。「墨迹天气」 APP 中已经嵌入了电商元素,相信未来,空气净化器也会是一个内部的热销门类。

很多观察者会疑问,做空气检测有何用?我经常跟他们分享,空气检测就像温度计,提供数据,却不能像空调一样制冷暖。但是,人们需要它。「空气果」把工业级的测量做到了家用级的价格,了不起。我们知道,温度计有家用的常见温度计(精度最差)、体温计(精度较高)、工业级温度计(高精度)。而对于「空气果」来说,它的定位高于体温计。普通人的鼻子不灵敏,他们也不具备感知粉尘、二氧化碳的渐变,生物信息感知对跳变敏感,但是对渐变是不敏感的,除非渐变到超过阈值而引发身体不适。这就奠定了空气检测市场的本质——需求。

一些不负责任的大傻叉说,产品这东西,就是一坨(文雅)通过营销也能卖出去。说这话给产品设计者听到,肯定心里是不好受的,因为把(文雅)和他的作品比较,这显然不地道。他一定会反问这个傻叉,你用用(文雅)试试?

从产品的接受步骤来讲,「空气果」定位精准。关注空气质量的是更多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的人,他们的消费能力不差。「空气果」采用苹果范工艺,做到彰显品质的外观。这里的外观,是手感、材质感,我们不谈设计,工业设计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强求认同。所以,当我的女友第一次见到「空气果」的时候,她立刻拿到手里把玩,然后自然地流露出笑容,嘴上还开心的说「好好玩,好像苹果的」。接着就仔细地看看细节,摇一摇。女友她不是 IT 专业,自然不懂技术,她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反应的是直接的感官体验。「空气果」赢得了第一步。当她开启开关,「空气果」内置的女声语音播报开始,这个惊喜让她感觉很有趣。接着就是尝试去控制它,并读懂上面的数字。

从我们的体验来看,「空气果」的功能倒不复杂,除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 显示之外,还可以显示当前电量并在联网后可以像「墨迹天气」APP一样做语音播报,用户可以在脱离手机的情况下得到「空气果」所处环境的空气信息,同时也可以得到当地的天气预报。我的第一反应是,「空气果」可以被放在卧室床头柜旁边、书桌旁边以及浴室洗漱台(请暂时忽略技术性的潮湿问题)旁边。

「空气果」的重量不算很轻,对于便携携带来讲,并没有「Air.Air!」更方便。但是在设计产品的时候,「空气果」就分为室内版、室外版,所以,人家压根就没说移动便携。

从外观上看是高度对称的,想必他们的设计师一定是深受苹果乔纳什的影响。铝、对称、呼吸灯、细节性的小文字等,都是产生感官冲击的元素。

从功能上看,二氧化碳检测对于北方冬天的室内很有价值,很多人不喜欢开窗通风,导致屋里面很闷。有了检测就可以找到一个明确的理由说服不喜欢开窗的室友透气了。PM2.5 的检测不用多说,「空气果」的 PM2.5 检测是真正的检测,市面上很多便宜的并不是像宣称的那样检测 PM2.5,最多只是混合空气粉尘罢了。「Air.Air!」也不能精确的检测 PM2.5,它只是对 PM2.5 的一种反应,在 250 以下具有参考意义,「Air.Air!」的定位是低端消费市场,加上移动便携,无需非常精确地测量。但是「空气果」因为定位在家居,自然对精度追求更高。所以那些需要检测家里空气进化器是否有效的朋友,确实可以买回去看看。

空气检测不好做,「空气果」把工业级的精度做成消费级,自然会遇到很多问题。上面说了「空气果」那么多好话,并不是说它没有问题。只是有类似经历,自然也就明白这里面的坑。工业级的空气检测大盒子被迫要装进一个手掌大的腔体内,「空气果」电路设计、结构设计的配合度很高。这对于批量生产来讲,无异于是个天灾。工人一般没有经过特别的培训,他们也不了解原理,那么去组装的时候,自然是会做出意想不到的动作,而安装麻烦,拆解也不容易,自然出了问题的机器返修就会很麻烦。

「空气果」对外观的过分追求导致了内部无限的坑。但也是好事,「空气果」团队的研发能力不简单。「空气果」从 2013 年的 10 月开始打造,花费百来万,预计今年 9 月正式上市。敢投入这么大的资金,自然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这对于工厂的议价权,品质把控都是益处良多。想想我们的「Air.Air!」设计之初花费不到 3000 元,而跌跌撞撞把生产拿下来到出货花费十几万,相比之下,还是感触许多。

空气粉尘检测,专业的是需要称重的,而普通的 LED 反射式的检测只是粗略的判断空气粉尘浓度,而且数据漂移很大。而二氧化碳的检测更是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传感器寿命在几年时间,那么后续,「空气果」是否会提供传感器更换的服务,还不太清楚。但想想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战斗,当然,这里面也许可以做出软性的增值空间。

辣味很刺激,「空气果」背后的打法很刺激。虽然在工程机阶段我并未体验到和手机APP对接的功能,但想必是后续「墨迹天气」要深入挖掘的东西了。对于消费能力来讲,国外对空气产品的关注度明显可以感觉高很多,其实「空气果」可以换个包装,即使在没有「墨迹天气」APP的情况下,卖硬件到国外也会有不错的反响。但是「墨迹天气」会不会这么做呢?不知道。

室外版本是有数据价值的,但是室内版本应该没有太多这方面的价值。无外乎统计个开机率、开机时间,并从大概率上统计各处的空气粉尘、二氧化碳等信息。其实对于硬件来说,量太小,数据根本无意义。通过各种营销,把量做起来,再挖掘数据,未来,「空气果」还是会有更多玩法。

后记

从体验上来讲,我手里的工程版「空气果」还是有不少体验上的问题的,但是我们抛开现象看本质,「空气果」是检测的设备,把检测的核心功能先做好即可。从这点上讲,「空气果」是满分的。做硬件不容易,相信未来,「空气果」团队会把它雕琢的越来越好。

第一次写这种文章,还是很语无伦次的,干货几乎没有,大家看看乐乐就罢了。我的微信:RoboterSoong,有兴趣的话很高兴认识朋友。

求加金犁微信!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