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开旗下创视科技发布 AI 物业服务平台,助力物业服务升级
雷鸟:克制的产品路线和稳如泰山的销量第一
热评:雷鸟 Air4 堪称影音神器,全球首款 HDR10 AR 眼镜,画质音质遥遥领先!
10 月 23 日,RayNeo 雷鸟创新举办了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了第四代口袋电视产品雷鸟 Air 4 系列 AR 眼镜。
新一代的 Air 系列搭载了雷鸟创新与 Pixelworks 联合开发的全球首颗 AR 画质芯片「Vision 4000」,在 Vision 4000 加持下,雷鸟 Air 4 系列成为业内首款支持 HDR10 格式的 AR 眼镜产品,可以带来更丰富的画面细节。


同时,画质芯片性能的提升还让 Air 4 系列具备了AI 动态 HDR 功能,这是也 AR 行业首次实现 SDR 转 HDR 的能力。
.gif)
此外,雷鸟 Air 4 系列还升级了 B&O 联调音频系统,并支持 AI 3D 视频功能。
以上这些,是这次雷鸟的 Air 4 系列的主要升级点。作为一年两更的 Air 产品线的秋季大迭代,雷鸟 Air 4 系列的这次升级看起来似乎有些单薄。
事实上,回顾雷鸟 Air 系列这两年的产品节奏,每次的迭代升级都显得十分克制,紧紧围绕视觉和听觉的基本体验。去年的 Air 3 升级了与 TCL 联合研发的全新孔雀光学引擎,搭载了四单元背靠背式扬声器;今年春天的 Air 3s 则用上了第 5.5 代 Micro-OLED 屏幕,峰值亮度达到了 1200 尼特;直到这次增加 HDR 支持和 B&O 音频系统。
但与 Air 系列挤牙膏般的产品升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雷鸟创新在国内外恐怖的市场统治力。
根据艾瑞咨询、CINNO Research、Counterpoint Research 等多家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从 2022 年开始,雷鸟创新就一直保持着国内消费级 AR 眼镜全渠道市占率第一的地位。今年第二季度,雷鸟在国内 AR 眼镜市场以 39% 的市场份额取得断崖式第一,同时也以 39% 市场份额首次成为全球第一。Air 系列作为走量产品线在其中的贡献不言而喻。
电子产品新品的升级幅度代表着这一代的产品力,产品力决定了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决定了销量——这种传统消费电子的产品逻辑在雷鸟身上像是失效了一样,为什么雷鸟的 Air 系列能以看似升级幅度不大的产品发布节奏长期保持着稳定领先的市场地位?
首先,虽然这两年 AR 行业的发展还算顺风顺水,但目前的消费级 AR 产品市场仍处在十分早期的阶段,是一个总量不大但充满活力的强增量市场。
△ 智能眼镜和其他常见消费级产品销量对比
雷鸟官方的销售数据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从去年 Air 3 发布时开始,购买 Air 的用户中,首购用户超过 80%。在首购用户占据绝大多数的增量市场里,产品的迭代逻辑与换机用户为主的存量市场是完全不同的。相比追求新品功能全面秒杀前代,更重要的是小步快跑地将成熟的技术能力快速产品化,不断优化这一新生品类的产品体验,促使观望中的潜在用户达成购买决策。
面对这样的市场特征,雷鸟也给承担着出货挣钱、教育市场、抢占份额、收集反馈、拉动供应链等多重使命的 Air 产品线下了十分清醒克制的定位。
在 Air 系列的产品定义上,雷鸟像是给自己戴上了两道紧箍咒,再牛的技术和功能,第一要看有没有真实的应用场景,雷鸟给出两个场景是观影和游戏——与某些充满科幻色彩却又离普通用户十万八千里的虚假场景没有半毛钱关系;第二要看能不能做到足够低的价格,比如,一千多块。不满足这两个条件,想要在当下的消费级 AR 市场上打开局面,都是扯淡。
△ 雷鸟 XR 眼镜 App
如今 Air 产品线已经更新到第四代,或者还可以再换个角度——现在的 Air 系列已经有一套经过市场验证的场景和定价框架,那么每次升级,雷鸟都要掂量掂量手里的新东西能不能塞进这个框架。
雷鸟手里是不缺新东西的,从负责仰望星空的 X 产品线的更新就能看出,无论是彩色 MicroLED、纳米光刻刻蚀光波导,还是高精度低功耗的空间定位算法、第一视角多模态大模型,雷鸟手里一直握着 AR 行业最前沿的技术积累。但有技术和做成产品,特别是做成足够便宜、消费市场接受的产品,从来都是两回事。

在以手机为代表的成熟消费电子行业里,这个从技术推进到产品化落地的过程已经形成了一条十分高效稳定的转化机制,产业链上游技术的成熟与代际更迭几乎自动推动了终端产品体验的迭代。无论是芯片制程的演进、影像模组的升级,还是显示面板与存储技术的突破,整条供应链的技术传导机制高度成熟,上游突破即意味着下游创新。这也是每年的手机新品看上去总能秒杀前代的重要原因。
而 AR 行业还远远不具备这种机制,雷鸟这样的终端厂商并不能像手机厂商那样顺势接力,而必须跨越显示、光学、声音、算法、系统、应用等多重壁垒,自行整合未成熟的技术资源。雷鸟等少数几个终端厂商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着这个行业往前走,这种说法并不夸张。
在去年的 Air 3 上,雷鸟创新与视涯合作,在 AR 眼镜上用上了国产 MicroOLED 屏幕,同时实现了核心零部件 80% 以上国产化,一举将口袋电视类产品的市场价从 2500 左右降到了 1699,新发布的 Air 4 标准版进一步降低到了 1599。而当今市面上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价格仍停留在 2500 元档上。
而刚发布的 Air 4 上新增的 HDR10 支持,对电子爱好者来说似乎已经是在其他影像产品上司空见惯的基本功能,但为了在 AR 眼镜上支持 HDR,雷鸟在 Air 4 价格比 Air 3 还便宜 100 块钱的前提下,塞进了一块与全球领先的画质芯片公司 Pixelworks 定制研发的画质芯片,同时,还要配合 5.5 代 MicroLED 屏 1200 尼特的亮度输出和 10bit 色彩输出,才让 Air 4 成为全球首款支持 HDR10 的 AR 眼镜。
在行业协同机制尚未建立,不存在上游红利的情况下,产品上每一次可感知的体验提升,几乎都依赖雷鸟自身对整个产业链的深度介入与重构能力。
除了整合外部的行业资源,雷鸟的自有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成型。
雷鸟光学智造工厂在今年 6 月正式在嘉兴投产,首批生产的产品已经完全应用装载到了雷鸟 X3Pro 并上市销售。当前,雷鸟光学智造月产光学引擎 4000 至 6000 颗,满产后年产量预计将达到 36 万颗,除了供应雷鸟自身需要,也向北美、国内的头部企业供应光引擎。
△ 雷鸟光学智造工厂
几乎前后脚,雷鸟在无锡的整机生产工厂开始投产,主要承接整机的组装工序,新发布的 Air 4 已经有一部分从雷鸟自有的整机工厂出货。
自有产线除了带来进一步的成本优势之外,也为雷鸟更好地实现快速迭代的灵活产品策略提供了支持。
但不可忽视的是,尽管这样的产品策略是雷鸟适应消费级 AR 市场的阶段特征的主动布局,但快速的迭代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的老用户负面情绪,这时,足够低的价格也成了一定程度上弱化这种负面情绪的对冲因素。
显然,一年磨两剑是原罪这种事雷鸟自己也很清楚,这次发布会的开头,雷鸟 CEO 李宏伟就先给所有买过雷鸟眼镜的老用户送了一套价值 149 的 USB-C 转接器,凭订单号找客服直接领。毕竟也当了三年多的市场第一,雷鸟的老用户保守估计超过 50 万,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安抚老用户,雷鸟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很体面了。
湾里小结:
总结来说,当前消费级 AR 市场规模小、强增量的市场潜力促使雷鸟在 Air 上选择小步快跑、快速转化的产品路线;在产品定位上,以围绕真实需求场景功能定义和足够低的价格门槛作为撬动潜在用户基本框架;面对产业链不成熟带来的技术转化鸿沟,以深度的供应链协作和自建制造能力作为从技术到产品的桥梁……
更重要的是,雷鸟作为创业公司,在 AR 领域走出了一条能够兼顾技术追求、市场成功和产业链构建的实践道路,这条路走得通,对 AR 任何一个参与者来说,都足够振奋人心。
开箱组图

△ 深圳湾
主笔:凯文
审校:小炫
编辑:陈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