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首款 AI 眼镜 3999 元开启预售,又能搜又能聊,全面接入阿里服务
影目 INMO 携手腾讯应用宝,打造 AI 眼镜时代的 App store
从 AR 社交名片到对话精灵,一系列原生应用为 AI 眼镜带来了全新体验。
10 月 16 日,影目科技在四川成都举行的「一镜到底」新品发布会上,INMO GO3 首次亮相。凭借 53g 超轻机身、8mm 极细镜腿、多框型设计、可拆卸磁吸电池等一系列创新设计,交出「未来科技美学」的新提案。
但比硬件本身更引人瞩目的,是影目为打破 AI+AR 智能眼镜行业「应用荒」所祭出的生态组合拳。
发布会宣布与腾讯应用宝深化合作,共同打造 AI 眼镜专属应用商店。影目不仅向腾讯应用宝开放 SDK,更投入 2000 万元专项基金,推动海量应用在智能眼镜终端的落地。
生态匮乏:AI 眼镜走向大众的「拦路虎」
当 AI 眼镜的硬件形态日趋成熟,一个更为严峻的挑战浮出水面:内容的极度匮乏,正成为阻碍其从「极客玩具」走向「大众日常」的核心瓶颈。
行业数据显示,尽管市场上智能眼镜产品层出不穷,但超 60% 的产品面临原生 AR 应用数量不足 50 款的尴尬。
许多产品不得不依赖从手机端「移植」的应用,但这些应用既无法充分发挥眼镜「解放双手」、「第一视角」的交互优势,也往往因体验割裂而令用户迅速流失。
最终形成「硬件卖得动,但用户用不起来」的尴尬循环,成为整个行业的心病。
开发者端同样困境重重:缺乏标准化的开发接口与明确的激励政策,让高昂的适配成本与模糊的回报前景,浇灭了大多数开发者的热情。没有繁荣的生态,再好的硬件也只是一副昂贵的空壳。
打造 Killing App,实现 AI 眼镜商业闭环
对于 AI 眼镜来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应用场景。而将 AI 融入到不同的场景需求,才会让眼镜体验获得实质的提升。
此次发布会上,影目联合内容合作伙伴,展示了多项创新应用。
AR 社交名片:全新形态的社交应用,戴上眼镜就能知道眼前的人的姓名、公司、甚至上次聊了什么话题。
即将上线的 1.0 版本将支持手动信息输入和离线人脸识别。记下的名片,再次见面时,看一眼即可显示对方的信息,瞬间找回记忆,从此不再有脸盲的尴尬。
未来影目也将携手陌陌、探探,持续探索更多的社交场景。想象一下,打通账号即可一眼识人,过目不忘,高效社交。
科技不能替你交朋友,但可以帮你认识新朋友。如果说手机加速了人类社交网络的裂变,那么智能眼镜将开启全新的社交体验,用影目的口号来描述就是:让每个人都不错过身边的有缘人。
对话精灵: 影目联合智谱 AI 推出的这款应用,借助 GLM 可以实时听到你的对话并理解你当下的场景和需求,进而预测你可能需要的帮助,在你没有明确指示的情况下为你提供信息和建议。

此外,与高德地图、芒果传媒、58 同城、三七互娱等全国顶尖内容合作伙伴的合作也会陆续为影目用户带来新的内容体验。

共建 App Store,完成 AI 眼镜的生态闭环
过去几年中,影目围绕着底层技术做了很多探索,在轻量级的智能眼镜上实现了诸如全局地图扫描、轻量级 SLAM、大空间定位的能力,为后续的应用开发生态打下了基础。
影目独家打造的 AI+AR 原生内容平台——影目世界,致力于探索眼镜端的原生内容,打造全新的 AI+AR 生活方式。
今年 5 月,影目世界率先接入腾讯应用宝,推动了百款应用适配 INMO AIR3,覆盖资讯、办公、娱乐三大高频内容场景。

而借此次发布会,影目与腾讯应用宝的合作进一步升级。双方将携手打造 AI 眼镜专属 App Store,推动海量应用在智能眼镜终端的落地,以及新兴适配原生应用的开发。
△ 腾讯应用宝电脑版负责人 蔡建涛
作为第一家向腾讯应用宝开放 SDK 的智能眼镜企业,影目的此次合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
腾讯应用宝积累的百万级开发者资源,将通过影目开放的 SDK 接口直接接入 AI+AR 硬件生态,实现应用的快速适配与开发。
更值得关注的是,影目投入的 2000 万元专项基金,作为 AI 眼镜专属 App Store 的孵化引擎,用于支持优秀的应用开发。
此次合作不是简单的硬件+流量嫁接,而是要打造 AI 眼镜行业的 App Store 生态闭环,扭转行业「应用荒」局面。
爆品背书:树立 AI 眼镜美学标杆,用硬核实力做坚实支撑
影目在技术、商业和内容生态构建上的前瞻性布局,离不开其硬核产品力的坚实支撑。
全新发布的 INMO GO3 用出色的设计,突破了传统智能眼镜「大黑框」枷锁;双芯片架构和可拆卸磁吸电池,让智能眼镜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全天候佩戴;而首创的领夹音箱与 AI 拟声技术,让双向实时翻译的体验更加流畅。
让 INMO GO3 成为一款真正的日常款智能眼镜,影目的设计和研发团队走出了关键的几步。
首先是耐看的设计。在影目看来,「一副框型适配所有脸型」从来都是个伪命题,所以「大一统」从来都不是 INMO GO3 的设计选项,「千人千面」才是真正的版本答案。
为此,影目为 GO3 带来了四款框型,覆盖了大小、宽窄、方圆、男女所有的搭配需求,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我主张的权利。
而为了实现「框型自由」,影目抛弃了传统的模具制造而采用了造价更为昂贵的五轴 CNC 精雕工艺。
在达成了「时尚单品」这一目标后,如何提升佩戴体验这一刚需就成为了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
INMO GO3 的尺寸设计来源于传统眼镜的人体工学参数,配备可外扩 15° 的 8mm 纤薄自适应回弹镜腿,不夹头,也不易滑落。
采用医用级硅胶材质并配合中空气囊式设计的空气鼻托,长时间佩戴也不会对鼻子造成压痕。而 53g 的整机重量则能够分布在耳朵前后。
而 AR 眼镜泛绿光的问题,影目也给出了题解。INMO GO3 上搭载了 IMAR 光学引擎,通过优化波导片、镜框前倾角度,实现正面不漏光。


同时,画面的显示位置也经过了多重验证,不仅能够保证画面的内容仅自己可见,也不会让旁人觉得你的眼光游移不定。
而最高达到 1500 尼特的入眼亮度,即便正对着高亮度的舞台灯,视野范围内的文字也都一览无余。

全天候佩戴的关键在于解决续航难题,影目的方案首先是双芯架构——紫光展锐 W337 的双芯片架构,当主算力不开启的时候,副芯片依然可以以极低的功耗待机,续航可达 8 小时。
其次是创新性地采用换电设计——两块可拆卸磁吸式电池,仅需 5s 即可完成换电,让眼镜原地复活。备用电池在充电仓内充满电的时间,正好是眼镜的使用时长,这样就实现了概念上的无限续航。
更有设计感了,佩戴更舒适了,更愿意长时间佩戴了,可玩的也更多了,这是很多用户上手 INMO GO3 的第一印象。
产品+生态+渠道:转动 AI 眼镜普及的「增长飞轮」
一款颠覆性产品若要真正走向大众,离不开与用户触达的最后一环——渠道。影目深谙此道,在发布 INMO GO3 的同时,正式宣布进军线下市场。
自 12 月起,影目将联手 LOHO 眼镜、依视路陆逊梯卡、亚洲眼镜等知名渠道商,在全国多个城市提供线下体验与服务。同期,成都、无锡、深圳和洛阳的首批快闪店也将开幕,让消费者得以亲身感受AI眼镜带来的奇幻体验。


市场给予了最热烈的回响:新品发售仅三天,全渠道预订量即突破 2 万台,预订金额高达 5000 万元。这一成绩,不仅印证了 INMO GO3 作为「AI 眼镜美学标杆」的产品力,更揭示了市场对成熟 AI 眼镜产品的巨大渴求。
然而,影目的蓝图远不止于一款出色的硬件。
爆品带来的庞大用户基数,为生态应用提供了孕育的沃土;繁荣的生态,反过来又极大地提升了硬件的用户粘性与长期价值;而广泛铺设的线下渠道,则彻底拆除了用户与前沿科技之间的认知高墙,让「所见即所得」的体验成为可能。

产品、生态、渠道,三者构成的「增长飞轮」已然开始转动。
这不仅是影目的商业闭环,更标志着整个 AI+AR 行业正告别零星的「技术秀」,迈入一个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生态价值为驱动的「规模普及」新纪元。
而影目正是推开这扇未来之门的一股重要力量。
主笔:周森
审校:小炫
编辑:陈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