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6530%2fair2 3 %e5%91%a8%e5%b9%b4%e5%86%a0%e5%86%9b%e7%89%88 2
|
2024-10-29

雷鸟说整个 AR 行业误入歧途,那雷鸟自己走对了吗?

AR 行业变天了

AR 行业正误入歧途。

10 月 28 日举行的雷鸟创新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创始人兼 CEO 李宏伟这样说道。

AR%E8%A1%8C%E4%B8%9A%E6%AD%A3%E5%9C%A8%E8%AF%AF%E5%85%A5%E6%AD%A7%E9%80%94

他指出,如今国内的 AR 厂商正急切地想把 AR 眼镜打造成下一个计算平台,不停地推出具备镜上办公、空间计算、甚至拍摄空间照片功能的产品。但根据调查结果,在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空间计算、多人办公等场景的使用率不到 9%,大部分人购买 AR 产品主要还是用来看电影、玩游戏。

%E4%BC%81%E4%B8%9A%E5%9C%BA%E6%99%AF%E4%B8%8E%E7%94%A8%E6%88%B7%E9%9C%80%E6%B1%82%E5%AF%B9%E6%AF%94
友商在用户 9% 的使用场景里,投入了 90% 的精力。

李宏伟认为,要成为取代手机的智能终端,今天的 AR 眼镜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一点其实所有 AR 厂商都很清楚。但在眼下 2024 年,分体 AR 眼镜应该更加脚踏实地给用户带来体验提升,而不是塑造空中楼阁。

%E4%BC%81%E4%B8%9A%E5%9C%BA%E6%99%AF%E4%B8%8E%E7%94%A8%E6%88%B7%E9%9C%80%E6%B1%82%E5%AF%B9%E6%AF%942

李宏伟的这番话,乍听起来似乎有点连雷鸟创新自己一起骂了的意思。虽然这次发布会上最新推出的 Air 3 是一款聚焦观影和游戏场景的「减法」产品,但雷鸟创新旗下毕竟也有 X2、X3 这样具备完整空间交互能力、堆满技术力的产品。

而这看似矛盾的两条产品线,恰恰真实反映了雷鸟对自己的定位,以及对 AR 未来的理解。

image3

2018 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听取华为无线业务汇报的讲话中,提出了「在攀登珠峰的征途中沿途下蛋」的概念。他将智能驾驶、5G、AI 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目光高远的理想主义目标比作珠穆朗玛峰,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在研发的主线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技术孵化出来,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转化为现实主义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就是「沿途下蛋」。

提到这个概念,是因为如今的 AR 行业,恰恰处在这样一个攀登珠峰的征程中。每个人都能描绘 AR 理想而完美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但距这样的未来还有多远,还要花费多少时间、投入多少资源,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征程中,「沿途下蛋」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华为来说,「沿途下蛋」的意义在于保持科研工作的纯粹,保证科研成果的最大化利用,分散研发投入的失败风险。但对初创企业居多的 AR 行业来说,「沿途下蛋」更有维持企业生存、分担研发投入、验证技术、教育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反哺供应链等多重意义。

如果说 AR 行业误入歧途,必不是代表这个行业未来的「珠峰」错了,而是将阶段性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主义的产品的过程中,有的厂商没有充分发掘现有技术成果与现实需求场景之间的契合点,始终以理想中 AR 体验的最终形态来定义当下的产品,结果就是盲目、持续地把昂贵的「半成品」扔给市场,期待市场在这些堆满行业前沿技术的产品中,看到这个行业的进步,看到这个行业的信心。

然而市场从来不为单纯的技术进步买单,市场只会为最终产品的体验和真实需求的满足买单。一旦脱离了市场,只顾掩耳盗铃般地埋头冲锋,最终只会体力不支倒在攀登之路上。

往小了说,这是产品定义上的激进,往大了说,这是企业经营战略上的懒惰。

image4

那么,敢于指出行业误入歧途的雷鸟创新,自己是怎么走的呢?以这次发布的 Air 3 作为参照,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清晰的产品定义和长远经营路线。

严格来说,雷鸟创新这次发布的 Air 3 并不算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 AR(增强现实)产品。雷鸟创新自己也很实在,Air 这条产品线从一开始就被归类为「口袋电视」—— 说得很明白,它就是一款可以装进口袋,戴在脸上的显示终端。这也体现出雷鸟创新在产品定位上的精准和克制。

雷鸟创新针对 AR 产品的使用场景做过上千份调查,数据显示,91% 的分体式 AR 眼镜的用户,最终只会拿眼镜做两件事,观影和游戏。基于这样的理解,雷鸟创新在一年前就给 Air 3 下了非常简单且清晰的定位 —— 打造下一代的影音 AR 眼镜天花板,抛弃其他一切伪需求场景,专心做好观影和游戏场景。

确定场景是一回事,但面向场景进行需求拆解、功能定义和技术实现则是另外一番功夫。除了最基本的画质和色彩,雷鸟还从护眼、音质、佩戴舒适性、设备兼容性、内容生态等多个需求点全面审视了观影和游戏场景,并基于自己在 AR 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对这些需求点进行了着重的投入和优化。

Air3-4

Air 3 上搭载的是雷鸟创新和 TCL 联合研发的全新孔雀光学引擎。

光路方面,Air 3 实现了多层高精度 AR 镀膜,大大减少多余杂光的干扰,让画面更加纯净。通过重新设计半反射镜的镜片,Air 3 的 Eyebox 面积达到了 14mm*7mm,在更大 EyeBox 面积下,Air 3 能够更好地适配不同脸型,同时攻克了此前用户经常提到的边缘清晰度问题,通过减小畸变的程度,使画面边缘的清晰度提升了 35%。

Air3%E5%85%89%E5%BC%95%E6%93%8E

屏幕方面,Air 3 使用的是雷鸟创新和视涯共同首发了第五代 Micro-OLED,这代屏幕上搭载了 Tandem OLED 技术,显示色彩达到了 145% sRGB 色域覆盖、98% 的 DCI P3 色域覆盖,入眼亮度达到了 650nits,对比度提高到了 200000∶1。在与 TCL 共同成立的光学实验室中,雷鸟对这代屏幕的色彩精准度进行了全面的校正,每台出厂的 Air3 的 Delta E 均小于 2,达到专业级的色彩表现力。

此外,Air 3 全面支持高达 3840Hz 的 PWM 调光,结合 Air 2 上就已经十分出色的硬件防蓝光技术,有效缓解眼部疲劳。在这两项技术的加持,Air 3 率先通过了南德 TUV 的防蓝光和抗疲劳两项认证。

Air3%E5%B1%8F%E5%B9%95%E5%8F%82%E6%95%B0

声音方面,李宏伟表示,目前市面上大部份厂商选择的公版方案远远达不到雷鸟理想中的声音效果。Air 3 上使用的,是雷鸟创新专门投入重金,耗时两年,完全自研的一套专为眼镜设备设计的四单元背靠背式扬声系统。这套扬声系统采用了两倍于公版扬声器面积的振膜,使用特殊复合膜高分子材料,声压级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 2.5 倍,让眼镜的音质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Air 3 也因此获得了 CGEC 的 5 星金耳朵认证,得到了行业的权威肯定。

Air3%E9%9F%B3%E9%A2%91%E7%BB%93%E6%9E%84%E5%AF%B9%E6%AF%94
Air3%E9%9F%B3%E9%A2%91

不难看出,在光学、显示等 AR 核心技术上的研发储备,为雷鸟创新在打造 Air 3 这样一款「简单」的产品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支撑力。

最后,让 Air 3 从产品定位到产品使命变得真正有意义的最后一块拼图,是价格。尽管雷鸟创新定位到了观影和游戏场景下真实存在的市场空间,但「口袋电视」毕竟是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屏幕的替代产品,用户面临着尝试新品类的心理成本,只有足够低的门槛,才有机会在更大规模上打开市场。

在 Air 3 上,这个门槛下降到了 1699 元。

李宏伟表示,希望 Air 3 能像特斯拉 Model 3 一样肩负起开创全民 AR 时代的使命, 让 Air 3 能成为更多用户的 AR 眼镜启蒙者。

Air3-%E4%BB%B7%E6%A0%BC2

一直以来,这都是新事物走向大众的唯一路径 —— 只有足够亲民的产品到达用户手里,用户先认识、先体验到这种空间显示类的产品,才能理解和接受这样全新的产品形态,AR 时代才有可能真正到来。

而 Air 产品线的成功路径也确实得到了来自市场的认可。

根据 CINNO Research 的最新数据,雷鸟在 2024 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 AR 眼镜市场份额达到 38%,为中国市场第一。在此之前,雷鸟创新已经连续两年半领跑国产消费级 AR 市场。2014 年 618,雷鸟揽获了京东天猫双平台 AR&VR 品类销量销额双第一。在北美、欧洲、东北亚等多个国际市场,雷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并在 2024 年 Amazon Prime Day 中斩获品类销量第一。

%E9%94%80%E9%87%8F%E7%AC%AC%E4%B8%80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 Air 3 在产品定位和产品使命上,是如何助力雷鸟创新攀登 AR 这座珠峰的。

在产品定位上,Air 3 在内部是已有 AR 技术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和应用验证,外部在功能和价格上有实际存在的市场。

在产品使命上,Air 3 正确的定位、强大的产品力和合适的价格,带来持续领先的出货量。对内一方面带来现金流分担了研发投入的压力, 另一方面也加快了技术反馈和迭代周期。对外让更多的 AR 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一步步提升市场认知,好的体验也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类有了信心,使全民 AR 时代更近一步。同时,也让雷鸟在供应链上合作能够获得更多的独家资源和成本优势,进而在产品力和价格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提成,进入良性循环。随着销量的快速增长,这样的良性循环也会反哺供应链,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成本下降。

image9

最后,我们还是要说回开头提到雷鸟的 X 产品线。这条产品线代表着雷鸟在 AR 探索过程中的最新技术成果。

去年推出的雷鸟 X2,是全球第⼀款在 MicroLED + 光波导⽅案下,实现 85% ⾼透光率、峰值⼊眼亮度 1500 nits、双⽬全彩、异显⽴体显⽰的 AR 眼镜。X2 的高精度全自研 SLAM 算法,能够实现百毫秒级的快速初始化,厘米级误差以及百毫瓦级的超低功耗。加上 ATW 异步时空穿梭算法,以及高通骁龙 XR2 芯片的强算力支持,雷鸟 X2 可实现虚实精准融合与画面稳定。

今年,雷鸟对光引擎的设计及量产工艺进行了全新升级,使得新一代全彩 MicroLED 光引擎体积较前代大幅下降了近 50%,光机量产良率提升至 95%。同时,得益于工艺改良、波导设计和关键算法上的突破,即将发布的雷鸟 X3 整机重量将下降至约 60g,续航时间较上一代提升了近一半,而入眼显示亮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image10

△ 雷鸟 X3

到这里,雷鸟看似矛盾的两条产品线的定位和关系,以及雷鸟在攀登珠峰时所选择的路线,已经清晰而明了。正是因为有 X 产品线的技术引领,雷鸟才能在 Air 产品上提供超越价位的产品体验。也正是因为有 Air 产品线的与市场的良好连接,X 所代表的技术攀登才更加安全、健康和自洽。


编辑:陈述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