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苹果智能打造的 iPhone 16,最大的亮点是一枚按钮
何止 Ray-Ban,Heidelberg、Supreme、博士,这些传统品牌都将推出 AI 眼镜
不出意外,Ray-Ban Meta 出货量将破两百万
新一代可穿戴设备明星 Ray-Ban Meta 的销售呈现指数级增长,带动了智能眼镜出圈。
前不久,消息传出,Ray-Ban 母公司 EssilorLuxottica 收获了来自 Meta 的 50 亿美元意向入股的橄榄枝,Google 也在跟随。
据悉,两家公司均有意就 EssilorLuxottica 新收购的两个时尚品牌 Heidelberg 和 Supreme 展开合作,未来仿照 Ray-Ban 模式,推出品牌冠名的智能眼镜。
△ 图源:路透社
△ 图源:Getty Images
无独有偶,8 月 29 日,消费级 AR 品牌雷鸟创新与国内眼镜零售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博士眼镜宣布成立合资公司,两家公司将共同开发新一代 AI 眼镜,计划首款产品于今年年底发布。
与其他传统眼镜店相比,博士眼镜在智能眼镜跨界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前面。一方面与各大智能眼镜公司合作,提供配镜服务,另一方面,自己也参与了投资。今年雷鸟创新的融资新闻中,我们就看到了博士眼镜的战略投资。
而此次两家公司从「联名」跃升至成立合资公司,更紧密的合作模式一方面体现了资本在消费级智能眼镜市场的投入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也是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雷鸟创新的 AI+AR 技术能力,叠加博士在视光、设计、销售渠道的专业优势,在资本、技术、市场渠道、品牌等更多方面,都能进行深度整合。
同时,我们还看到另外一个趋势:几乎所有 AR 厂商都在打造更加轻量级的 AI 眼镜,减少 XR 眼镜中最重要的显示模块,强化 AI 大模型在智能眼镜上的应用体验。
这里带来了两个问题:
1、从 XR 眼镜到 AI 智能眼镜,是否是 XR 眼镜厂商的战略降级?
2、音频+眼镜或摄像+眼镜产品已经出现多年,在华为、小米等大厂都在的赛道,是否是 XR 眼镜厂商也应该加入?
对此,雷鸟创新创始人李宏伟给出了回答。
我们很早就有金字塔地图的洞察和分析。
李宏伟解释道。这是指他在两三年前就多次对媒体解读的「AR 眼镜金字塔理论」。按照他的理论,金字塔最下层是不具备太多智能功能的眼镜;第二层是基于两种技术路线(BB 技术和光波导)的 AR 设备,都以显示为主;第三层则是上述两个技术路线各自加上 AR 功能;到金字塔最顶端,就是 AR 眼镜的终极形态。
此前,雷鸟创新的产品路线覆盖了第二层和第三层,如今再做最底层的基础产品,主要有两个考虑:
一是补全产品线,二是,这个方向适合我们做,我们也凑齐了适合做这个方向成功的基本要素。
何谓「适合」?李宏伟提出了较为大胆的观点:
AI 智能眼镜更适合大厂或具备大厂基因的企业来做,而不应该是全新的创业公司。
如果一个产品逻辑有颠覆式的大改变,那么新创业公司适合;而如果产品与手机、眼镜强相关,那么大厂(如手机或眼镜大厂)更适宜。否则,创业公司将面对大厂强烈的竞争挤压。
△ 雷鸟 X2 Lite
而站在雷鸟背后的是 TCL,李宏伟加入 TCL 已有六年多,雷鸟最早也由 TCL 孵化,拥有得天独厚的 TCL 软硬件开发能力和全球化商业能力支持。
长期战略上来看,就应该是这样的(大厂)基因能做成功。
就第二个问题,李宏伟认为核心是两个问题:第一是传统眼镜的渠道和品牌,第二是产品的成熟度。他认为,此前的玩家「没有找到现在的技术就能准备好的场景」,而目前的 AI 眼镜真正找到了需求和技术实现的平衡。
而在与博士眼镜合作方面,李宏伟的观点是:
AI 眼镜是传统眼镜和新技术(例如摄像头、音频、AI 等)的结合,传统眼镜的元素在这种结合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选择与博士眼镜合作。
博士拥有的产品设计能力、定制化能力以及广泛的线下渠道,让 AI 智能眼镜能够走进普通用户消费选择范围,更像是购买普通眼镜,而不是一款有门槛的高科技产品。
博士眼镜 COO 夏冰向我们描述:想象你走进眼镜零售店,在款式各异的眼镜柜台中摆了一台形态相近的智能眼镜,使用成本没有增加,增加了一些功能,价格增加一点。
中国近视人口近 7 亿,智能眼镜的目标用户近视比例会更高,专业眼镜验配终端在智能眼镜大潮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必须承认的是,AI 眼镜是抵达 AR 眼镜的过渡态。最终,AR 眼镜能否替代 AI 眼镜还不可知,但能确认的是,AI 眼镜有机会替代掉大量的传统眼镜。
谈及市场趋势,李宏伟预计,近一两年内,AI 眼镜都将呈现强劲势能,销量将比 AR 眼镜大,并且大很多。接下来到某个时间点,他预计到 2027 年左右,AR 眼镜的增长有望超过 AI 眼镜。
主笔:周森
编辑: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