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3150%2fakrales 190424 3372 0103
|
2019-05-15

联想首款折叠电脑 ThinkPad X1 上手:成为硬核生产力工具指日可待?

希望联想这一出击能带来好兆头

折叠手机带火了的柔性屏,一方面提供能够延展的屏幕扩大显示的范围,另一方面其可折叠的特性大大提升了大屏设备的便携性。

而设备厂商也主要利用这两点特征来打造「新创」产品。比如前不久努比亚就将柔性屏用在了智能可穿戴设备上,提出了「可穿戴的智能手机」的概念

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 Transform 3.0 @Accelerate 大会上,全球 PC 出货量大亨联想则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打造了旗下第一款可折叠电脑 ThinkPad X1,定位便携平板、电脑设备,主打差旅办公场景。

不过,联想这次只是顺带把 ThinkPad X1 亮出来占个坑而已,具体产品预计要到 2020 年才推出。

据介绍,ThinkPad X1 由联想历时三年研发,采用一款 LG 提供的 13.3 英寸 2K OLED 屏,配备英特尔 CPU,将运行 Windows 操作系统,重量仅有 900 克,续航能持续一整天。除此之外,设备的其他配置信息也都在暂时被保密的阶段。

虽然只是原型机,有许多外媒已经第一时间上手体验了这款设备。

上手:真正便携,娱乐、工作两不误

ThinkPad X1 在常规展开状态下与联想 ThinkPad 系列 13 英寸笔记本、iPad Pro 一般大小,屏幕宽高比为 4:3,四周围边框宽度同等,两端有明显的铰链,配备一个 USB-C 充电插口,没有耳机插孔。

对于常年用手机、平板煲剧的人来说,ThinkPad X1 又再一次将人们的视野拉回来大屏幕前。

折叠后,ThinkPad X1 就成为一个小型的笔记本,普通书本大小。虽然不能小到足以装进口袋,但能够为背包省去很多空间,持握起来也更方便。

折叠后的设备厚度为 1 英寸左右:

同时,屏幕也被「一分为二」,显示器为 9.6 英寸的半屏,另一半为键盘、菜单栏显示区域。这样一来,屏幕显示的空间就会被压缩。

值得注意的是,ThinkPad X1 仅配备一块电池,为重量分配着想,分屏的模式是固定的,并不存在以任意一面都可以充当显示器的情况。

在操作上,ThinkPad X1 整块屏幕都是触控区域,除了点按,还可以上下滑动操作,基本可以代替鼠标、键盘。

外媒 Gizmodo 反馈道,ThinkPad X1 屏幕折叠处会有一定的折痕,另外,屏幕折叠的过渡区域会有一些色彩上的失真。

另外,如果不希望压缩显示范围,或者不习惯触控键盘,我们也可以考虑为 ThinkPad X1 外接一个蓝牙键盘和鼠标,这样就跟使用 13 英寸的 iPad Pro 相差无异。

并且,ThinkPad X1 能够与 Wacom 的通用触控笔兼容,画图、做笔记也都不在话下。

分屏查看文件,姿势可以像看书一样:

ThinkPad X1 可折叠电脑毕竟还处于实验阶段,在屏幕硬件、软件调试、体验打磨方面还有许多要提升的空间。

话说回来,不管是为了产品宣传也好,还是因为追赶噱头,联想能够在距离产品完全成型、上市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提供给媒体上手体验,也从侧面表现他们的自信和决心。

而外媒也给出了许多中肯的评价:

The verge 对 ThinkPad X1 现阶段在硬件上的缺陷做出了总结:

原型机的折叠屏给人感觉并不是特别牢固,屏幕折叠后的视角也不太好,而且在屏幕角度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大色块的变色和闪屏,这些方面都有望在日后能够改进。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Windows 在 ThinkPad X1 折叠屏上顺畅运行,这也代表其在软件优化上做得足够好。

Gizmodo 对 ThinkPad X1 用户群的思考:

联想为 ThinkPad X1 折叠电脑设定的理想使用场景为商务、差旅。但 ThinkPad X1 9.6 英寸的电脑屏幕注定不能提供足够大的办公空间,也就意味着它不会成为每个人的菜。

pcworld 对买家的建议(虽然还不知道产品能否上市):

ThinkPad X1 显然不适合游戏玩家,也不适用于视频编辑。但对于那些满足基本文字编辑等需求的用户来说,它最大程度的满足了便携的需求,并且比基于 Android、iOS 的平板要实用许多。

实际上,ThinkPad X1 有联想在 PC 方面丰富的供应链经验作为背书,重点还在于屏幕可靠性、操作系统软件的适配,这都足以让联想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来优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顺应轻量化办公需求推出的超级本、iPad Pro、手机,多年来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取代 PC 成为主要的生产力工具,而这样的局面是否会因为联想的这款 ThinkPad X1 折叠电脑有所改变。


图片来源:the verge、Gizmodo、Cnet、pcworld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