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3098%2f    rokid glass
|
2019-04-18

新一代交互平台,Rokid Glass 的过去和未来

Rokid Glass 总设计师讲述,着眼未来的产品观

Rokid 公司的最「硬」产品人,头号是 Misa,二号是姜公略。

能够代表 Rokid 在人机交互领域探索的硬件产品是 AlienPebbleMe,而这是 Rokid 在语音时代的作品,无论它们被定义为 AI 机器人还是智能音箱,这不重要。

在以语音和视觉融合的新交互时代,Rokid 落地的第一个硬件作品是 Rokid Glass,这是 Rokid 着眼未来新交互形态和新应用场景的产品,而姜公略是这个产品的总设计师。

Rokid 首席设计师、Rokid Glass 总设计师 姜公略

AR 眼镜被视为新一代交互平台,被认为是「后语音时代」更有「未来」的一种产品形态。

接下来我们将要讲述的,是一个有关「未来」的产品故事。

故事开始:一群喜爱探索未来的人聚在了一起

湾区的上班族们少有谈 996,工作日晚上和周末的社交活动是他们的生活的一部分,尽管有些社交活动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

2016 年年初,还在 Google 工作的姜公略经常受邀参加浙大师兄 Misa 在美国的家庭聚会,同样受邀出席的还有 Frank、Linda、Chris 等一票好友,他们很多都顶着名校 PhD 的头衔,在海外工作多年。

Rokid R Lab

受乔布斯等「古典派」产品人的观念影响,他们的谈话中无不充满了对「未来科技」的探索——突破现有产品形态的束缚,着眼于探索属于明天的范式。

参加聚会的人无心,组局的人却早已有意。在 Alien 上市之后,Misa 希望探索语音交互之外更多的潜能。虽然公司 2014 年成立之初就在内部设置计算机视觉组,但恰恰是一次次在湾区的家庭聚会,让 Misa 更加笃信 AI 视觉技术将会为未来的人机交互带来颠覆性的变化,更加笃定 AR 眼镜是属于未来的产品。

Rokid 的第一代产品 Alien 便加入了视觉功能

一次次在聚会上的共鸣,也激发了姜公略的兴致。他曾在 Google Making and Science 和 Google X 实验室从事人机交互研究工作多年,是一个醉心于产品的人,对属于未来的东西充满着好奇。

Misa 把 Rokid 比作 Jungle,姜公略则将其理解为是一种在未知世界中的探索——我们不知道拨开灌木丛后面的世界是什么,但我们坚信会到达心中的那片绿洲。我们探索人工智能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我们探索品质和科技之美为生活带来的喜悦,我们探索人机交互的边界,同时,我们也在探索自身最大的潜能,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的最大的价值。

Rokid 首场发布会主题:Rokid Jungle

2016 年 3 月,Rokid R Lab 正式成立,确立了「面向全球用户的创新引擎」的愿景,以及「以交互为核心的技术探索」的科研方向。一年后,姜公略正式加入了 R Lab,着手将其中的一个研究分支——沉浸式的近眼显示,进行产品化并推向市场。

Rokid Glass 的产品之路启程了。

产品诞生: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第一代 Rokid Glass 的研发过程,姜公略用了「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即便团队中有不少履历金光闪闪的大牛,但对于这款 Rokid Glass,大家依然是从零开始摸索。

不得不承认,最初的想法和设计都非常简单:通过一个眼镜的硬件载体,把那些重要的东西放在眼前。没有 ID,也没有任何关于应用场景的表达。

Rokid Glass 最初的设计草图

之后就是产品经理的日常:技术选型、ID 设计、UI 设计等,不断的产品打磨。

Rokid Glass 采用了单镜片 AR 光学技术,将光效率较传统头盔式眼镜提升至 50%。采用高清 OLED 显示屏,分辨率为 1280x960,视场角 30+ 度。眼镜上方搭载了一颗 1200 万像素带光学防抖的摄像头,可以实现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同时,在计算性能方面,采用的是高通骁龙 835 芯片。

Rokid Glass 在 ID 设计上特别强调了「去工程化」,并加强了可穿戴性。机身采用一体化的设计,轻巧的整机,便于携带。这与 Rokid 最初的自然、极简的设计语言是一脉相承的。

相比 Alien、Pebble、Me 等智能音箱,AR 眼镜不仅具备视觉优势,同时也是一个天然的语音交互的载体。Rokid 为 AR 眼镜也准备了一套交互系统,不叫 GUI 系统,而叫 XUI 系统,它是一个多维度的人机交互系统。

高光亮相:可穿戴性最强的 AR 眼镜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在 2018 年的 CES 展会上,第一次在 CES 上开辟独立展台的 Rokid 成为当年的「网红」:

CES 2018 上的 Rokid Glass 原型机
  • 4 台 Rokid Glass 原型机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高峰时期甚至要排队一小时以上,而且人流量随着展会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增加,待遇堪比现在网红餐厅;

  • 还没正式上市的 Rokid Glass 拿下了 CES 2018「最佳穿戴设备」和「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两个奖项;

  •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The Verge 甚至直接用「offer a glimpse at the future(预见未来)」作为当年的报道标题。

2018 年 6 月,成立 4 年的 Rokid 迎来了公司的第一场发布会,取名「Rokid Jungle」,在这场发布会上,全面升级的 Rokid Glass 正式发布。

比起最初在 CES 上的工程机,正式亮相的 Rokid Glass 更加精细,更加轻便。

用 Misa 的话来说,Rokid Glass 是可穿戴性最强的 AR 眼镜。

戴着 Rokid Glass 耍酷的 Misa

近况汇报:面向行业市场的 Rokid Glass 已量产商用

在经历了两次高光亮相后,Rokid Glass 有没有「下文」了呢?

面对着公众的质疑,姜公略给了一个简单扼要的近况汇报:

Rokid Glass 已经量产商用,并且,在 Rokid 内部,AR 眼镜已经分化成 Rokid Glass 和 Rokid Vision 两条产品线,分别面向行业市场和消费市场,也分别承载了 Rokid 对 AR 眼镜应用场景的思考和期待。

对于进入行业市场,Rokid 很清楚:并不是产品有硬伤,就只能退居行业市场,而是行业市场的需求更大。

在行业市场,(AR 眼镜的)远程协助、人脸识别等技术,都是用来解决刚需问题的。这些领域一旦用上,就 never want to go back(不想回头)。
所以,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打磨产品体验,然后将成本降到足够低,那么,AR 眼镜就可以在这些领域迅速普及开来。

2018 年 11 月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民警在执勤过程中戴上了一款名为「云镜」的智能眼镜。据介绍,这是一款基于 Rokid Glass 拓展的安防设备,利用 Rokid Glass 的人脸识别功能,结合公安系统内的大数据,执勤民警可以在安检口迅速识别出乌镇辖区内的居民,能为他们在大会期间方便进出乌镇提供极大的便利。

云镜亮相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

这只是 Rokid Glass 的一个应用案例。Rokid Glass 目前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高达 99.8%,其离线识别算法支持在本地储存超过 10 万张人脸数据,并能做到同时识别 10 张以上人脸,支持智能安防等场景下的需求。

虽然没有明确告知量产的数量,但目前,Rokid Glass 已经签约了部分企业客户,并在安防、教育、医疗等场景已经落地使用。

另外,除了上述几个已经落地的场景,在博物馆导览、工业检修、仓储物流等领域,具备「see what to see」的 AR 眼镜还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而在特定的行业中,AR 眼镜是完全可以充当人类的「第三只眼睛」的,但也正因此,面向行业市场的 AR 眼镜必须下沉到特定场景中去做精细打磨,以此来获得解决特定问题「特殊的技能」。

Rokid 已经开始着手第二代 Rokid Glass 的预研工作,并相信「第二代 Rokid Glass 会是一个非常惊艳的一款产品」。

近况汇报:面向消费市场 Rokid Vision 指日可待

与行业市场相比,消费市场的市场情况要复杂得多,需要攻克的难题也更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 AR 眼镜最后都选择放弃消费市场的原因。

且不论产品上市后的隐私等法律风险,AR 眼镜要进入消费市场,首要解决的就是可穿戴性,比如重量、续航、显示工艺、价格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单 Rokid 一家产品公司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一同努力。

走进千家万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AR 眼镜要走进消费市场却已经指日可待。信心满满的姜公略也不吝透露了新品发布的消息:

在即将到来的美国 AWE 上,Rokid 将会展出他们的第一款面向消费市场的 AR 眼镜「Rokid Vision」——这是一款面向高玩的 AR 眼镜。

为什么目标受众是这一批人?在对消费者市场的用户和玩家做了深入研究后,姜公略发现,在普罗大众中,真正拥有 Go Pro、大疆等产品的人并不多,但这些产品的市场并不小,因为它们的用户是特定的高玩。

Rokid 的第一代 to C 产品,就是面向这样一群人。相比需求多样化的大众消费市场,游戏等高玩人群有着更加明确的产品需求,对可穿戴性等问题的兼容度也更高。

与 Rokid Glass 的「all in one」的形态不同,Rokid Vision 采用了手机+ AR 眼镜的形式,充分的利用了手机平台的高算力,以此来为用户提供更佳性能体验。

冷静思考:AR 眼镜的华丽和感伤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AR 眼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一个网红产品的秀场,一个巨头厮杀的战场。

  • 2015 年 Google 正式叫停 Google Glass 探索者项目,Google Glass 被当做 Google 最失败的产品之一入选瑞典失败博物馆;2017 再次出现的 Google Glass 已经转战行业应用

Google Glass
  • 累计融资金额 23 亿美元的 Magic Leap 身陷造假风波,沉寂了近 6 年,直到 2018 年才正式发布了第一款产品 Magic Leap One,但产品身上的大量硬伤依然没有解决。

  • 过去几年中,苹果收购了一个又一个 AR 技术团队,曝光了一个又一个的 AR 技术专利,并不断的向公众表达 AR 将是 next big thing。只是,产品还差火候。

  • ……

在过去的 7 年中,这个被巨头和资本相中的市场,承载了太多的期待和失落。

期待,来自 AR 这个技术背后对人类世界的改变。

失落,则因为 AR 眼镜市场的不成熟,不仅产品不够成熟,人们对于这一新的产品形态的认知也不够成熟,而成就手机之后「新一代交互平台」的整体生态更不成熟。

展望未来:AR 眼镜仍然激动人心

在现有的技术和供应链水平下,想让 AR 眼镜一夜走进千家万户并不现实。但既然笃信 AR 这个未来,Rokid 就不会只谈未来,Rokid 正在努力将这个 AR 产品落地。

落地对我们的意义其实非常大——这意味着 Rokid 不仅仅有一个做酷炫概念产品的 Lab,还有可以影响到世界上更多的人的产品。

伟大的实验室发明电灯泡,伟大的公司将电灯泡带进千家万户。

这不是世俗的情怀,或是刻意的矫情,更不是赤裸的秀野心。这只是所有产品人都在寻找的,拨开灌木丛后看到的一片绿洲。


4 月 20 日,姜公略将出席深圳湾召开的 WARE 2019 新硬件峰会,并分享 Rokid 在新一代人机交互平台 AR 眼镜方面的远见思考。

姜公略毕业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Harvard GSD),是国际顶级人机交互设计专家。姜公略曾担任 Google Making and Science 设计负责人,参与制定 Google 的设计语言 Material Design,此设计语言成为目前互联网应用最为广泛应用的设计语言,曾在 Google X 实验室从事人机交互研究工作,此实验室为世界最顶尖的研发实验室之一。现任 Rokid 首席设计师,负责 Rokid Glass 产品的设计研发。


主笔:欧大树 / 深圳湾
审校:陳壹零 / 深圳湾
编辑:周小花 / 深圳湾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