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1880%2fjustin gong                web2223
|
2017-11-06

无人机、农田医生和未来农场,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中国农业的未来 | 梧桐 CEO 早茶会

极飞、雨燕和大象淝从设备、平台和原料端展示了农业领域技术和模式创新的一个侧面。

一直以来,消费市场和行业市场都是新技术产品化的主要方向,除了从一开始就扎根行业的科技企业之外,在部分产品领域消费级市场的逐渐饱和的情况下,一些消费级产品厂商也开始了对行业应用可能性的探索。在这其中,农业市场虽然有着千亿级的市场规模,但在普通人印象中似乎仍然是离科技十分遥远的行业。

11 月 4 日,深圳湾在泰华梧桐岛举办了第七期梧桐 CEO 早茶会,邀请了三家将新技术、新模式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厂商,分享了他们对农业市场的理解,以及各自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创造新价值方面做出的努力。

极飞龚槚钦:看似什么都能做的时候,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以无人机技术和产品起家的极飞成立于 2007 年,在 2013 年进入农业植保领域之前,极飞也曾做过消费级产品,以及包括物流、消防在内的多个行业方向上的尝试,其中也不乏十分优秀的产品,但极飞的联合创始人龚槚钦 Justin 在回顾极飞的过往经验时却说,「那时候我们虽然做了很多东西,但其实是极飞最危险的时候。」

「我们需要回答自己的问题是,极飞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Justin 说。在无人机领域,看似每个行业都可以做,但其实很多方向都不成熟。比如无人机物流,会很大程度上受到法律和监管的限制,而监管部门的逐步认同以及相关法规的成熟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这对企业来说是难以承担的。

极飞过往的产品

而在众多行业应用方向上选择农业的原因,Justin 说,一方面是看到了中国农业在植保环节亟待解决的效率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看到农业在接纳无人机技术时本身的优势。

在一次去新疆的考察中,Justin 和极飞的 CEO 彭斌正赶上当地棉花打落叶剂的时节,「3000 多万亩棉花,10 天内必须打完,绝大多数还是靠背着药箱手动打,这 10 天里需要 60 多万劳动力,就只做打药这件事。当我们的城市物质生活需求已经大大提升的现在,很难想象这些物质的基础在农村还在用如此原始的方式来提供。」

「无人机可以用做这么多事情,为什么不能为农业做的事情?」

而农田里也有适合无人机飞行的条件,「农村地广人稀,我们的植保无人机是在田里飞,即使出事故也是掉在地里,立法风险低。」Justin 解释说,极飞的植保无人机已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作业过程不需要人为手动遥控,同时,极飞有着完善的无人机管理系统,用户只有在通过考核取得操作员资格之后,才能在智能终端上通过专门的账号操作无人机,而在具体作业时,飞机也只能在作业工单对应的地块上才能起飞,其他时候则会自动锁死。

此外,由于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新技术的引入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了让无人机能真正为农业植保所用,极飞在无人机的稳定、精确和高效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持续优化。例如,采用 RTK 定位技术,将飞行误差控制到厘米级,杜绝了由于飞行偏差造成漏喷或药害的可能性;采用离心喷头,减少药物堵塞造成的喷头和机体损耗;采用复合材料,解决机体共振造成的耐用性问题……

而达到稳定、耐用的基础上,极飞也一直在努力降低无人机作业的综合成本,让无人机植保成为真正有利可图的农业服务模式。

雨燕智能翟红亮:消费级与专业服务的差异巨大,需要专业化的体系支持

与围绕无人机技术开拓植保市场的极飞不同,雨燕提供的,是包含诊断及处方服务、药剂助剂和无人机喷洒服务在内的完整打包方案。

雨燕智能 CTO 翟红亮提到,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移动互联网在农户中的普及、无人机技术的成熟以及飞防专用药剂助剂的发展,无人机植保已经迎来了市场拐点。但与消费级市场不同,无人机植保对产品、服务的要求都更高,同时,服务失败带来的风险也大得多。

「消费者买一台电视,坏了大不了不看,但病虫害爆发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防住,对农户来说就是减产甚至破产。」

在雨燕的植保服务体系中,植保专家资源是雨燕的强项。翟红亮表示,雨燕拥有中国最大的植保专家(PCA)团队,以 PCA 为核心,雨燕构建了由专家总部、区域运营中心和专业飞手组成的从诊断到打药的服务矩阵。

除了提供服务之外,雨燕还自主研发药剂助剂,从平台方角度开发无人机植保的作业标准,推动无人机植保全行业朝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在雨燕的植保体系下提供无人机打药服务的飞手被称为雨燕创客,这些飞手虽然并不是雨燕自有的植保人员,但雨燕通过一系列的支持和激励措施,与飞手保持利益一致的强连接。

最后,无人机设备的租赁和销售,以及药剂助剂的销售,是雨燕的核心盈利来源。

大象淝陈智军:探索土壤、作物、肥料与环境之间的关联

在农业植保中,大象淝试图解决的是中国农业一个「简单」而又顽固的问题——千种地施一种肥,即肥料和不同地域的土壤、作物、气候条件等不完全匹配的问题。

大象淝科技创始人陈智军强调,这种不匹配不仅会造成肥料的严重浪费,由于与作物吸收规律的错位,还会导致作物吸收不到足够的养料,同时过量的肥料还会污染水土。

「中国农民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对当地土壤不了解,施肥是盲目的,凭经验的,但实际上,每块地块的土壤成分都是不一样的,作物需求肥料的养分也不一样。」大象淝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是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为种植大户测量当地土壤,通过测试结果配置针对性的肥料方案。

除了测土配方施肥之外,大象淝还致力于推进将施肥和灌溉系统相结合的水肥一体化,「国家在农田灌溉设施的建设上投入巨大,但大量灌溉设施其实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陈智军表示,通过与灌溉系统的结合与智能的控制系统,可以做到少量多次、更加优化的施肥效果。

最后,通过测土服务与种植大户形成的直接连接,大象淝还在肥料供应上直接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通过智能配肥系统,在当地配肥生产,按照作物需求、农户需求配置肥料,同时省却肥料供应中间环节的成本。

极飞、雨燕和大象淝从设备、平台和原料端展示了农业领域技术和模式创新的一个侧面,尽管不是所有行业应用领域都像农业这样庞大而复杂,但行业场景下的需求相比消费级产品一定是具体、细化得多的,对行业场景的理解深度决定着科技公司在这些场景上能派上多大用场,开拓出多大的市场。同时,即使是在同一领域,行业市场的需求,以及厂商满足需求的方式也是多层次、立体化的,这也为厂商的模式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特别鸣谢

特别感谢美丽的生态办公园区「泰华·梧桐岛」为这次活动提供了环境优美的场地及美味的早茶。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