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1728%2fwechatimg25
|
2017-08-10

四年产品布局,自研机器人「大脑」,李群自动化要领跑小轻量级机器人

一家 80 后与 90 后主导的机器人公司,该如何领跑中国机器人产业?

「我们不该妄自菲薄,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制造业生态。」

这是今年 5 月,李群自动化 CEO 石金博博士受深圳湾邀请来深圳演讲时说的,言语间充满了作为一家国产机器人品牌创始人的自信与骄傲。

时隔两个月,李群自动化在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举办了「赋能·让 Robot 遇见更多可能——李群 2017 合作伙伴暨新品发布会」,展示了李群自动化的首款六轴新品机器人,及李群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机器人大脑——智能控制系统。

推出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驱控电一体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技术创新重塑新的商业形态

「 1998 年苹果推出了第一款一体机电脑 iMac G3, 2012 年移动支付开始引领消费者支付习惯, 2014 年大疆推出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到手即飞的无人机……」

发布会开场,李群自动化联合创始人俞春华先是以三款曾改变历史的产品为例,来阐述他对创新的理解。在他看来,无论是 G3的更轻薄、更节约空间,移动支付的更便捷、更普及,还是无人机以全新的视角看世界,都印证了科学技术的创新重塑了人们的生活,并催生出新的商业形态。李群的首款驱控电一体智能控制系统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这款控制系统支持 CPS 架构演进,采用嵌入式驱控电一体设计,能够实现高速实时的网络通信功能。同时,该系统硬件及计算能力具备可扩展性,多个控制单元可根据需求灵活增加,支持分布式架构。

此外,该系统还支持每个控制单元分布在机器人各个轴里面直接对应电机,能有效缩减线缆的长度和布线难度。会上展示的李群首款六轴机器人 HL6 ,就是采用驱控一体设计,控制器内置的方案,没有传统庞大的机器人控制柜,是市场上首款实现一体化的六轴机器人。

▲ 讲解员在现场介绍 HL6 机器人

不具备研发「大脑」能力的公司不叫机器人公司,中国机器人企业应该沉下心来研发技术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起步于 1972 年,这相较于欧美国家并不算晚。但彼时刚刚成立十余年的中国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并不具备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土壤。

伴随着中国制造业「机器换人」大潮的兴起,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量大幅度攀升,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工业机器人消费第一大国。在国家政策的加持下,预计未来 10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总规模将会达到可观的 6000 亿元。

尽管市场前景很乐观,但现实却很尴尬。拥有着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的中国, 70% 以上的市场份额却被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外资品牌垄断着。

发布会上,上海德梅柯总裁孔兵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之所以如此被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作为一位工业机器人行业久经沙场的老兵,自 1998 年进入 ABB 起,已经在外资机器人企业工作了近二十年。 2016 年卸任库卡中国区 CEO 的一职后,孔兵加盟了系统集成方案商上海德梅柯。

中国号称有上百家工业机器人公司,真正有自己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却没几家。」孔兵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相对严峻:「核心元器件尚可以通过外购的方式获得,但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一家不具备研发「大脑」能力的公司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是一家机器人公司。

来到发布会现场的,还有另一位机器人学术界的元老级人物,即「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论证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教授

▲ 赵杰教授在发表演讲

谈到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赵老不无唏嘘的说:「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但对于中国来说却是一个新兴领域。很多产品性能达不到工业要求,成本却居高不下。」

在这种情形下,他认为惯性的低价思维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不现实,中国企业要沉下心来做技术,要在性能优先的前提下走低成本之路。机器「赋能」的背后是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是一家机器人公司的核心命脉。

在这样的现状下,在俞春华看来,李群在国产机器人创新这条路上还可以走的更远。

小轻量机器人拥抱多场景应用,四年深度产品布局,李群自动化有一颗国际化的野心

两年前,在研发总监沙琪的带领下,李群自动化开始对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研发。沙琪是一位拥有超过 30 年世界顶级机器人研究经验的专家,最早在美国 Unimation 公司从事机器人研发工作,后相继在世界知名机器人公司 Staubli 、Adept 任职高管管理研发工作。

▲ 李群自动化研发总监沙琪

这个版本是我从 1987 年至今,研发的第 8 版控制器,从很早的巨型控制系统,发展到如今体积是传统控制器的十六分之一。」沙琪如此介绍李群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控制系统。

即便已经经历了 8 个版本,沙琪仍然觉得这还不是控制器最理想的状态。在会后的采访中,沙琪告诉深圳湾(公众号 ID:shenzhenware),他希望最终可以把控制器做成手机那么大。这对于目前各品牌机器人动则大如冰箱、小如微波炉、线路错综复杂的控制柜来说,的确是一个十分有利的竞争优势。

对于未来李群自动化的技术发展方向,沙琪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国际化的宏图愿景。

李群每年都会迭代出新的小轻量机器人产品,这些产品未来将会全面覆盖 3C 生产场景的应用需求。但在沙琪眼里,李群自动化不仅是一家机器人公司,更是一家自动化公司

未来的李群将会以机器人作为自动化事业的基石,打造灵活的可扩展性集成方案,结合自研的虚拟软件开放平台,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结合的生产平台。

机器人的核心是算法,自动化的核心则是数据。未来的智能车间会产生大量的生产数据,如何利用深度学习的手段,去帮助客户分析数据,实现生产计划的合理规划与统筹,并最终提供给客户一个终极方案(Total Solution),才是李群所理解的智能自动化。

作为一名在台湾长大,在美国生活与工作了三十余年的硅谷学者,沙琪将自己国际化的视野与梦想一起带到了中国。沙琪在讲台上动情的说道:「李群自动化不会只满足于在中国称王,而是要与国际品牌竞争,成为一家国际化的机器人公司。

沙琪眼中的中国机器人产业有些浮躁,大家都在想着怎么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实现中国的工业 4.0。而李群自动化不会着急,他已经带领技术团队花了四年的时间来规划技术与产品的基础框架,在未来五的年时间里会集成更多的机器人品类,并最终成长为一个自动化+大数据的平台。

推出合作伙伴计划,实现品牌、产品、技术等多重价值赋能

发布会上,市场总监张存良宣布上半年李群自动化的订单销售额同比增长了 5 倍以上。

不过市场总监张存良认为,比销售额增长更有意义的,是李群已经有数百台机器人在客户产线稳定运行时间超过一年,并实现了在 3C、家电、五金、食品、新能源等领域已辐射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 李群自动化市场总监张存良

在张存良眼里,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才能体现一家机器人品牌商的价值。此次李群也推出了新的合作伙伴计划,并将分别从品牌、产品、技术、行业方案等多重角度赋能给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商、科研机构以李群的优势。

那么李群具体能赋能给合作厂商哪些能力呢?广州镭晨智能科技总工程师邱永刚认为李群机器人具有优秀的轨迹优化及硬件性能,以及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这些优势在对精度要求颇高的 3C 领域十分重要。

三三智能科技副总经理陈力则认为,李群机器人产品系列健全,驱控一体化的本体适合安装。而全面、稳健的机器人二次开发接口,可方便地将机器人部署于复杂的应用场景。

在工业机器人这种重资产领域,目前国内有实力的大牌厂商多是由传统工业厂商转型,如广州数控;或者是挂靠在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名下,如新松。而像李群这样靠引入资本的方式成长起来的公司并不多, 2016 年李群获数千万美元 B 轮融资,用于支持全新的机器人控制技术、新产品、相关软件研发,以及人才引进

本次李群合作伙伴大会也是一次对制造业发展趋势的有力洞察,随着中国工业 4.0 浪潮的持续推进,这样一家明星机器人公司,也正在加快速度走向未来。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