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1146%2fb4131195520354829165k46
|
2016-10-19

双创周过后谈创新与创业,3D Robotics 和大疆是最好的例子

「双创」指的就是「创业」和「创新」,两者经常被相提并论,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都被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双创周」活动刷屏了;这个活动的全名是:「 2016 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暨第二届深圳国际创客周」 。

「双创」指的就是「创业」和「创新」,两者经常被相提并论,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西方人重创新?

先说说创新吧,其实东方人和西方人在创意上面来说,是不相上下的;但是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特别喜欢动手做,因此在高科技创新的浪潮上,一直是美国引领风潮。

2013 年 9 月,我到美国旧金山硅谷 ,接连拜访了几个创客空间和创客的初创企业。在旧金山的一个创客空间里,我看到墙上贴了一张纸条,有意思的是下面摆了个垃圾桶。纸条上面这么写的:

Throw your idea into this garbage tank!(把你的创意丢进垃圾桶!)

为什么要你把创意丢进垃圾桶?因为,不采取行动去实现的创意,就只能当垃圾了。

这让我想起了 90 年代,我在美国惠普总部时看到的一个有趣告示牌。惠普总部有一个特别大的电脑机房,数十台大型电脑一字排开,宛如阅兵一样,非常壮观,向来是访客参观的重点。

机房正面墙上非常醒目的挂着一个中国式的大算盘,旁边有个大牌子写着「Emergency Use Only」(仅限于紧急状况下使用);这个美式幽默的意思是,当真停电了,也就只能自己动手用中国老算盘了。

没错,算盘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手动计算器,用了几千年。可是 20 世纪的美国人却利用高科技发明了计算机和电脑,带领全球进入 IT 时代。

华人更会创业?

成功的创业不见得需要特别创新的头脑,但绝对需要一个会做生意的脑袋、和一颗想当老板的旺盛企图心;西方世界的犹太人和东方世界的华人,都是很会做生意又很喜欢当老板的民族。

台湾的中小企业、大陆改革开放后的民营企业、和东南亚国家被当地华人企业掌握经济命脉等现况,都是最好的证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过去东南亚国家每隔几年就排华,因为华人实在太会做生意了!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说的是华人喜欢创业、自己当老板。华人创业的方法如出一辙,一般都是先找个好师父、拜师入门当学徒;等学得一身好手艺,就学成出师自立门户,有时还免不了回过头来和师父竞争。

当师父的怎么办?一身功夫需要传下去,但是怎么避免徒弟和自己竞争?免不了传授过程当中必须留一手,于是就有了「祖传秘方」、「传子不传女」等等的规矩。

创新和创业,孰强?

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美国人发明了电脑,如今 IBM 的 PC 事业被联想并购了。美国人发明了电视机,过去称霸全球的 RCA、增你智(Zenith)等美国电视机品牌,都被中国品牌 TCL、创维、长虹,以及韩国品牌三星与日本品牌索尼、夏普等所取代。

看来西方人更会创新,东方人更会创业?倒也未必,但是一旦创新产品进入成熟期,会经营的东方企业就压过了西方的创新企业;历史不断的重覆着,谁强谁弱?很难讲。进入 21 世纪以后,东西方在创新创业的情况又更加复杂了。

会创新不会创业?3D Robotics 的例子

『Forbes』网站日前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无人机公司 3D Robotics 失败的前因后果,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为不到两年之前,这家公司的前景还一片光明,但现在它已经彻底退出了无人机制造领域,在与中国无人机厂商大疆创新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沦为一家挣扎求生的软件公司。

3D Robotics 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和霍尔迪.穆尼奥斯(Jordi Muñoz)在 2009 年一起创办的。穆尼奥斯是个年轻的墨西哥移民,当时才 20 岁的他在等待美国绿卡之际,在加州自家的车库里玩遥控直升机,同时利用电脑游戏主机的遥控器造了一架无人机,是个标准的创客。

而克里斯·安德森是『连线』(Wired)杂志的前主编,也是纽约时报畅销书『长尾理论』的作者。如果你要在创客界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那个人非安德森莫属。

他 2006 年提出著名的长尾理论,之后又陆续提出免费模式和创客时代等重大时代趋势。他的几本著作:『长尾理论』、『免费!揭开零定价的获利秘密』、『创客时代:启动人人制造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几乎被创客和互联网创业者视为教科书。

公司成立之初,穆尼奥斯负责经营公司的业务,出售自制无人机的套件和自动驾驶仪的电路板。起初这对安德森只是个副业,直到 2012 年 11 月在看好无人机市场前景,并且获得了一轮 500 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之后,他辞去了『连线』杂志编辑的工作,全心投入担任全职 CEO。

在 2015 年初,3D Robotics 是北美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在鼎盛时期,3D Robotics 曾在旧金山湾区、加州圣地牙哥、德州奥斯汀、和墨西哥蒂瓦纳设有办事处,共有员工 350 多人;高通风投、理查.布兰森(英国富豪 ,Virgin 集团执行长)和 True Ventures 等投资者给该公司的估值是 3.6 亿美元。

年轻创客和科技趋势作家的完美组合、充满希望的创新产业无人机领域、再加上华丽的初创融资,为什么竟以失败告终?我们接着看下去。

会创新不会创业?看看「Digiscents」

这一条大新闻勾起了我的回忆。 1999 年,我人生的第一次天使投资,就投资在一家能够透过互联网传气味的公司 Digiscents 上。

1999 年中,透过新加坡的一个天使投资人介绍,我接触到了这家由 Dexster Smith 和 Joel Bellenson 两位化工背景的创始人,在 1999 年初成立于美国加州奥克兰的 Digiscents 公司。

他们两位拥有将所有气味分解为 128 个基本化学元素的技术和专利,并且设计了一个称为「iSmell」的盒子装置,可以透过 USB 连结在 PC 上;他们宣称,全世界的气味可以由这 128 个基本化学元素来组合产生,并且透过互联网传送。

其实透过互联网的电子邮件或软件下载所传送的是一个「数位气味配方」,这个配方会驱动在接收端用户的 iSmell 内存的化学元素作用,产生要传递的气味;这有点像惠普打印机的商业模式 ,Digiscents 的主要获利来自于必须重复购买消耗品,也就是内置于 iSmell 的化学原料盒子。

它能够让上网的用户,透过互联网体验到了视频、声音、再加上气味。它的目标客户群,包含了香水、餐厅、食品、电脑游戏等厂商。

在短短的几个月当中,它就募集到了 2,000 万美元的投资;投资者包括当时美国最大的香水公司 Givaudan、以及美国最大的串流音乐服务公司RealNetworks,后者更让 1 亿 3,000 万 RealPlayer 的用户会自动下载 Digiscents 应用程式。

另外一个重量级的投资者兼合作伙伴,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幼子李泽楷成立的电讯盈科。透过电讯盈科的庞大互联网互动电视网络 NOW,可以提供服务给亚太地区的所有用户。

Digiscents 还跟宝硷(Procter & Gamble)和 eCandy.com 达成投资合作协议,另外有 1,700 软件应用开发者订购了 Digiscents 在 2000 年 3 月发布的软件开发工具。

当时这样的一个独角兽公司,结局竟然是在 2001 年年底宣告倒闭。倒闭的原因众说纷纭。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亲身经历和看法。

2000 年初,这两位创办人接了不少订单,于是到了台湾和大陆来找 iSmell 的代工厂;作为 Digiscents 的一个小天使投资人和德州仪器亚太区总裁,我当然义不容辞地提供协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位初创公司创办人,搭飞机一定是头等舱、住的是五星级酒店,花钱如流水,毫不节制;公司组织又迅速扩张到两百人规模,所以 2,000 万美元不到两年功夫,烧得一干二净。

后来网上有许多评论文章,说这家公司让人真正闻到的只有「烧钱的气味」。

2001 年初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 CES 消费电子展 ,Digiscents 展出了 iSmell 的样机,但是并没有引起市场的关注;评论不佳、又碰到了 2000 年的网络泡沫化,原来的股东也不愿意再冒险投资这家前景不看好的公司。

于是 Digiscents 在 2001 年底不幸宣告倒闭,结束短短的两年多创业生命。

我对 Digiscents 的结论是,会创新不见得会创业、会研发技术不见得会管理企业;再加上运气不好,恰巧碰上网络泡沫化的一年,只有含恨失败告终。

不会创新又不会创业

我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辅导了超过 400 家以上的初创公司,大部分都是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创业团队;九成五以上的项目,都是以失败告终。

我曾经说过,目前大陆的创业环境是「钱比人多,人比项目多」;也就是说,各种投资基金比创业的人还要多,而创业的人又比产品项目多。

大部分智能硬件的创业产品都是一窝蜂,没有真正的差异化,更谈不上真正的创新。

现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连大学里面也都在搞创业创新育成中心。想想看,这些在校的学生,或是刚毕业年纪轻轻、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创业者,基本上对「做生意」没什么概念。

就算有些创新点子,却不知如何落实;即使落实出了产品,又不知如何经营。创业能够不失败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先会创业再会创新

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许多民营企业兴起,绝大部分是会做生意并且抓住商机的创业家。创业时机大好,即使无关创新也可以成功。

更靠近的例子,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机会里,诞生了 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家的简称) 、360、 小米等高科技企业,也都是先创业,再不断翻新产品服务以创新维持优势的例子。

我最后以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公司(大疆创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无人机制造商)的传奇般创业故事,做为本篇文章的结尾。

大疆无人机的创业故事

出生于杭州的汪滔,于 2003 年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退学,到香港科技大学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

2006 年,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所。在此同时,他和一起做研究的两位同学创立大疆,汪滔将他在大学获得的奖学金的剩余部分,全部拿出来研发生产航模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

公司最初只有五六个人,在深圳的民房办公;因为办公环境简陋,他们无法招到特别优秀的人,就连一起创业的两位同学,在历经两年的艰难期后也相继离开。

但汪滔没有放弃,他研发的第一款成熟航模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XP 3.1 」,终于在 2008 年问世。 2010 年,大疆每月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人民币几十万元;也正是在这一年,香港科技大学向汪滔团队投资了 200 万人民币。

到了这个时候,汪滔可以说已经创业成功,大疆可以存活下去。

原来汪滔只希望能养活一个 10 到 20 人的团队就行了,但是渐渐的他发现这个行业市场前景很宽阔。当时多轴无人机已经兴起,大疆在新西兰的一位代理商告诉汪滔,他每个月售出 200 多个云台(安装、固定摄像机的支撑设备), 90% 的购买者会将云台悬挂到多轴无人机上。

比较起来,这位代理商每月只能售出几十个航模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说明多轴无人机市场比航模直升机市场大得多。

他很快就把在航模直升机上积累的技术,运用到多轴无人机上,并且迅速打响口碑,市场占有率在一年后就达到了 50% 以上。

2014 年,大疆售出了大约 40 万架无人机;许多是其主力机型「大疆精灵」(Phantom)系列。 2015 年的销售收入突破 10 亿美元,相比 2014 年的 5 亿美元增长一倍。

知情人士透露,大疆的利润已经达到 1.2 亿美元;在 2009 年和 2014 年间,大疆的销售额以每年两到三倍的速度增长。

目前与大疆科技有可比性的上市公司有 3 家,分别是:

  • Aerovironment,给美国军队提供固定式机翼的无人机公司;
  • GoPro ,世界知名的运动摄像机公司,大疆早期无人机曾搭载 GoPro 镜头;
  • 派诺特(Parrot),世界玩具型无人机制造商(在苹果专卖店里销售的无人机)。

投资机构认为大疆科技可能在 2017 年上市,当前估值为 120 亿美元并不算高,只相当于 2016 年市盈率的 28 倍;预估的 2017 年 19.2 倍市盈率,仍然远低于 182 倍和 51 倍的同等级公司平均值水准。

官网资料显示,大疆科技的产品已被广泛用于航拍、电影、农业、地产、新闻、消防、救援、能源、遥感测绘、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并不断融入新的行业应用。

许多中国大陆民营企业已经进入全球 500 强,虽说生逢其时,碰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机会,但是西方企业竞争对手仍然将这些民营企业的成功,归因于中国政府的资助和保护。

最近有许多美国媒体评论认为,美国互联网企业应该向中国的 BAT 学习;因为中国大陆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已经领先美国。而大疆创新有别于中国大陆互联网企业,没有政府资助和保护的情况下,几乎和 3D Robotics 在同一起跑线出发,彻底打败了美国竞争对手。

「单项金牌」与「十项全能」

「创新」成功有的是技术与产品突出,有的是生意模式突破,取得领先优势,好比奥运单项竞赛的金牌;而「创业」成功必须要产品、制造、销售、管理四大搭配齐全,好比奥运十项全能的金牌,即使不是每一项都最强,总不能有一项太弱。

成功的「创新」产品,不等同于成功的「创业」;必须其他互补的功能(制造、销售、管理)也都达到水准以上,四脚协调并进,才能让「创新」的成果发挥作用,变成成功的「创业」。

毕竟,独角兽也得有四只脚;否则「独角兽」变成了「独脚兽」,如何存活?

21 世纪的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或许东西方企业在「创新」和「创业」的竞争优势已经悄悄的改变了。政府、投资机构、准备创业的人,能不注意吗?

● ● ●

10 月 19 日,Terry 老师将作为演讲嘉宾出席『加速奔向智能未来 - 暨 ACT Lab 试运营启动会』,首次发布他 804 天创业辅导的总结,分享他对「创业者窘境」的理解和阐释,以及他对「创业之路」的全新观点。点击此处了解活动详情。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