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0767%2ftz2plfzb0eycm8fgaatcmsj3wf0095
|
2016-04-15

产品丑怪不得设计师——那些磨灭设计灵性的行业怪圈

「外观设计决定了用户是否在第一眼喜欢上你的产品,而交互设计则决定用户是否愿意和你的产品长久在一起。」

我们在与原 eico design 创意总监张卷益时谈论设计话题,这位曾设计过搜狗输入法、天猫盒子、好奇心日报广受好评一系列好评产品的设计师,发表了自己关于国内外设计差异、如何提供高质量设计以及未来设计趋势等问题的看法。

国内外设计存在差距,根源在哪?

张卷益认为,国外与国内品牌在设计上最大的不同点表现在于对创新和艺术性的重视程度上。

近十年来,国内企业对于创新设计的重视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用户体验被一再提及,设计师的工资也水涨船高,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变成了很多美院毕业生的首选职业。但是张卷益觉得,对创新设计的重视不是投入更多资金和雇佣更多的设计人员就可以解决的。

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养着大量设计师,成立了很多创新设计中心,然而产品创新设计依然非常糟糕。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往往并不是设计师的能力问题,而是对于设计工作的真正重视与理解。

总结起来,问题存在于这样几个方面:

设计师参与项目的阶段与时间滞后。国外很多品牌的设计师和创意团队在项目流程的起始点就开始深度参与产品的规划、定义。而一些设计师资源丰富的企业,甚至在设计团队内部就进行前瞻性产品的概念设计和孵化,设计团队的意见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产品方面的决策,这一点对国外品牌来说已经非常普遍。

反观我们国内很多公司做法是,老板和大领导提想法,然后产品经理画流程图定功能,设计师画线框和界面,最后发给研发实现。整个流程下来,设计团队只参与了项目比较中后期的工作,因此设计师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能够对项目起到的实际作用也非常有限,最终产品的设计往往是停留在表象上而已。

对于创新和设计的投入依然比较低。虽然近些年设计师的工资涨了很多倍,但实际在设计这件事本身投入的时间和资金还是欠缺很多。好的产品设计不仅能够为产品本身大大加分,同时也能够为最终的市场营销带来更好的效果。

对创新和设计领域的分工理解含糊。设计是一门有很多细分领域的专业,每个细分领域内的需求和对设计师专业要求差异都很大。特别是欧洲、北美、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不同设计领域的专业团队和市场都已经比较成熟。而现在国内很多公司的设计师,今天要做产品设计,明天得给产品品牌设计 Logo,后天要给产品设计包装盒。这样的做法不仅得不到很好的效果,甚至于会降低专业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在设计领域,我们与国外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继续加强对创新和艺术性的重视程度,深入参与产品的规划,深刻理解创新和设计领域的分工,不仅仅只是给设计师涨涨工资而已。

讲给设计师:那些做设计的不二法门

如何提供给客户一个好的设计,尽管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产品的设计思路是有共通性的。

张卷益认为,设计师应当理解产品,包括产品目标、研发技术和商业意图。因为产品设计是为商业服务的,要考虑到整个项目的前因后果,而不是个人的自嗨行为。我们常常说设计师必须理解「设计的边界」,这里的「边界」包括了技术难度、资金投入、时间要求、目标人群特点、企业品牌、文化差异、竞争对手优劣势等等。当设计师理解了各种条件和因素后,设计、优化和改良产品时,就会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人机交互的未来趋势

也许,在几年之前还很少人会预料到,未来某⼀天移动产品的界面设计,也会像服饰、建筑等传统设计领域一样,出现大规模讨论「流行趋势」的现象,关于未来的设计趋势,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现在整个世界的技术革新速度越来越快,无论是工艺、功能还是计算方式都越来越丰富,给到设计师和产品开发者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大。明确的趋势虽然不容易预料,但他认为产品设计整体会越来越倾向于「无交互」。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各种产品的功能和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了人脑的可接受范围,同时新技术和新产品还在不断的诞生,未来的产品应该越来越少的降低对于使用者操作的需要,而是替人类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主动的给出服务和反馈。这也是他认为设计师应该把自己定位在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者,而不仅仅是交互设计师或者界面设计师。


在产品设计和人机交互领域沉淀积累了 11 年后,张卷益也成立了自己的品牌 —— FOKS,团队主要成员都有着多年的产品设计和研究经验,服务过上百家国内外的品牌和企业。凭借着这些经验和对产品的深刻理解,FOKS 除了产出自有品牌的产品之外,还提供高质量的创意服务和高效的建议,在技术可行性、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经验分享给合作伙伴,帮助合作伙伴改进和提高在创意设计方面的工作质量。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