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0724%2f227829fb3a 08002773fe2615efaa9b11
|
2016-03-16

做无线充的那么多,而愿意买单的人却如此之少,中间到底缺了些什么?

目前无线充电面临的问题,始终是要尽快地建立一个无线充电的生态环境

之前深圳湾有过无线充电技术的相关报道,今天深圳湾有对有木有科技的孙甲龙就他们本身的无线充产品进行了简单采访。他们的产品技术基于大家比较熟悉的 Qi 方案。目前大家比较熟悉无线充方案有耦合方案和 Qi 方案,技术门槛都并不算高,而至于他们为什么采用 Qi 方案,孙甲龙从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出发,分析了原因:

第一,在充电效率上,耦合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覆盖稍远的距离,充电时无需完全对准,可一对多充电,但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充电效率比较低,而且一旦一对多充电,效率会相应地对折。在追求高速率的和快节奏的现代化都市生活中,人们的手机一旦缺电,考虑的第一顺位还是要尽快的把电充好,有木有科技产品主要解决的是公共端的充电问题,如餐厅、咖啡厅等,充电速率关乎着客户体验。

第二,方案覆盖率程度。Qi 方案目前基本覆盖了市场 85% 以上的份额,手机厂商内置接收、车载无线充电(新款的奔驰 S 级,宝马 7 系,雷克萨斯 NX、RX、LX 系列,凯迪拉克 CT6 等),无一例外都选择了 Qi 方案。

第三,方案的延展性方面。QI 方案目前最大的短板是充电距离,按照目前市场上的普遍方案,基本是 5V,800MA。孙甲龙认为,虽然这是短板,但也有其技术延展和提升的空间:通过适当增加电压和电流的方法,可以提高其充电距离以及充电效率。当我们将电压和电流升高到 10V,2A 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实现 10cm 的充电距离,以及几乎等同于有线充的充电效率。

做无线充电的不少,但为什么没有一个知名的企业?

目前,做无线充电的并没有风头很劲的龙头企业,基本属于中小型企业。无线充电业内也存在一些问题,置身于无线充行业的孙甲龙也向深圳湾揭示了做这一行业的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竞相走低价,节约成本。比如,从外壳、包装省成本,把线路板缩小,精简元器件,配的充电线越来越短,反正厂家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压缩成本,以价格优势占据市场。这也是深圳电子行业的一个缩影,这往往导致产业最终走向衰亡,大家继续挖掘新产品,接着继续恶性循环。

另一个方向是,精益求精,尽可能做优良的工业设计,在外观、包装等下足功夫,使用优良的方案,努力去塑造一个品牌。

无论是什么产品,对于用户来说,良好的方案和体验是极好的,自然也希望厂商把产品做到极致。但无线充电始终面临着一个尴尬境地:知者多,见着少。

为什么这么说?孙甲龙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大家。在创客圈里,他们只要一说自己是做无线充电的,能做到多远的充电距离便是圈友向他们提的问题。在面对消费者的展会中,参观群众经过他们的展位时表示不清楚他们的产品用途,当他们知道这是无线充电器时,便露出的质疑和不可思议的表情,纷纷让他们演示产品。结果,一群人将他们的展位围得水泄不通,用尽全力亲眼观察这个「黑科技」,可见无线充的市场普及率是如何的低......

另外,厂家和消费者关注的点往往又是不一样的,让厂家困惑的是,使尽浑身解数的他们已经把产品价格压到那么低了,或者在设计上已经足够精良了,但为什么没有人愿意买单?而在另一端的买者表示,从没看过这样的玩意儿,还不知道这东西量产与否,更有甚者,三星S6手机(三星 S6 本身内置了无线充电接收功能)的用户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手机能在无线充设备上充电......

当被问到在做无线充产品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哪些难题时,孙甲龙告诉深圳湾,销售难关就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他们的前期产品主要面向公共端,在咖啡厅、餐厅、KTV 等公共场所的应用场景下铺设无线充电站。他们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建立一个无线充电的生态,让大家能更多地接触并且使用到无线充电的产品,并使用户能有一个初步的使用习惯。

「所以目前无线充电面临的问题,始终是要尽快地建立一个无线充电的生态环境。」孙甲龙说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深圳湾编辑创作发布,转载请注明来自深圳湾,并标明网站地址 shenzhenware.com。
转载、约稿、投稿、团队报道请联系微信公众号:shenzhenware(回复关键字)
本期团队来自:深圳湾「Terry & Friends」社区
对孙甲龙的说法或者他个人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文末孙甲龙「连接」页面,与他搭线
Uploads%2fusers%2favatar%2f1073131628%2fthumb 132
韦雄河 2016-03-16 19:52

目前的手机无线充电就是鸡肋,要手机厂商全部都加上这功能才有市场。前期无线充只能往智能设备 家电或者餐具行业谋生。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