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0282%2f
|
2015-09-17

这家「别人做减法,我做加法」的 Hi-Fi 音乐厂商是怎么理解音乐的?

「音乐」是一门玄学,当我们讨论音乐的时候,更多的是讨论某个乐队,或者某一首歌。似乎没有人能给「好音乐」下一个定义,在音乐领域,没有最好,只有偏好。

深圳湾接触过的音频创业者不在少数,几乎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近日我们拜访了专注于制造高品质音频设备的音乐印象 Music Impression 公司,他们对音乐又有一种不同于智能音箱厂商的理解。

一个有资历的团队

音乐印象的创始人之一丘发光给人的第一感觉非常直爽,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他可以滔滔不绝地介绍他团队过去的事情,讲到他们的产品,就更加激动。

听过开盘机的人不会听黑胶,听过黑胶的人不会听 CD,听过 CD 的人不会听数字音乐。我现在基本连 CD 都不听。

丘发光是一位 70 后,是听着开盘机、黑胶、电子管(胆机)过来的那一代人。听高保真音乐听了 20 年,他现在已经听出了一双非常敏感的耳朵。但他们团队中「听龄」最老的还不是丘发光,是他们的音频技术总监李铭。做音乐的人都知道耳朵听得越久越值钱,李工做了 35 年的音响产品,曾开发了全球第一个支持 768KHz 的 PCM1704 音频解码器,在声音领域是一位资深专家。

现在音乐印象团队总共有 11 人,基本都是做硬件研发,包括音频架构、电路设计、测试、工业设计等,目前他们的第一款产品 Pandora 便携式解码耳放已经上线众筹。第二款产品是基于 Android 5.0(以上)的 Hi-Fi 音乐播放器,准备在明年发布,操作系统和软件由韩国一家战略合作的公司负责开发。

· 明年发布的 Hi-Fi 音乐播放器

韩国那边有很强的软件技术,可以从底层修改 Android 音频架构,让系统支持 24 bit/192 KHz 无损高清音乐文件的播放。我们这边就是负责硬件研发和制造,10 年前我们就做过 MP3 播放器,后来还做了几年手机,做这些对我们来说很容易。

说到这款 Hi-Fi 音乐播放器,丘发光表示非常有信心。

什么是最好的音乐体验

音乐印象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台 SONY PHA-3 耳放和一台 Pandora 解码耳放,很明显,这是用来盲听的两款产品。对音乐印象公司来说,音乐体验最重要的是高品质的音乐,所有设计最终都服务于音质。别人在做薄,做轻,他们却做加法,用最原始的模拟电路和直插的发烧音频元器件,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 正在众筹的 Padora 解码耳放

音乐里面每一个声音细节、乐器层次、声场定位,都会影响音乐的表达,只有当我们真正地把这些都还原出来的时候,才能听到真正的音乐。好的音乐是直达人心的,我们只有还原了音乐的本质,才能做到音乐和心灵的沟通。

丘发光这样定义他们的产品。在他们看来,最好的音乐体验应该基于最真实的音乐,操作方式、音乐推荐等功能,都只是辅助的。就好像我们去餐馆吃饭,饭菜做得好吃才是最重要的,服务、环境,这些都只是辅助。

现在很多音频产品连音质都做不好,做出来的声音比较有数码味,比较干,音乐让人听不下去,就更不用谈其他的了。

对于这么高的音质追求,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当我们演奏会现场听音乐的时候,原汁原味的音乐确实可以让人感受到非常饱满的音乐情感,然而,有时候我们也会简单地被歌词、环境感动到。从使用的角度来说,用户也希望有方便的交互方式,适合携带的体积和重量,还有音乐 app 为我们推荐音乐。有些人对音乐的需求是综合的,当需求的权重不同的时候,普通的 mp3 音质也是能接受的。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滚石音乐创始人段钟潭和阿里音乐宋柯的一段讨论:我们都喜欢吃地里长出来的菜,不是温室里培育出来的。但地里长出来的菜不够吃,就需要温室培育。其实并不是用户想听低音质的音乐,而是没有那么多高音质的音乐重播硬件供选择。音乐硬件和内容是共生的生态,丘发光也表示,未来他们会跟互联网音乐平台合作,给用户提供更方便的听音体验。

后记

那天晚上我们聊完是 9 点多,丘发光为了准时赴约忙得连晚饭都没吃,聊完之后才让同事帮忙带饭回来。每一家创业公司都有自己创业的初衷,也是这份初衷让他们废寝忘食。好产品需要打磨,也需要对市场有足够深刻的了解。我们今天看到了这家公司对音乐体验的不同思考,在这个靠产品说话的年代,我们也期待他们之后产品的表现。

我们看到,那些一开始并不以「音质」为主打的音响厂商,在努力提升他们的音质。而一开始做高保真音乐的厂商,也正在融入更多互联网、智能的元素,尝试给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功能体验。两种发展策略最终将汇合,而不是走向两个极端。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