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苹果智能打造的 iPhone 16,最大的亮点是一枚按钮
野兽骑行的半年,有野兽的狂野,也有柔情!
第一次见野兽骑行团队时,是在 T&F 项目辅导上。记得当时快到圣诞节,细心的李刚和团队为「深圳湾」小伙伴们每人送了一只精美的咖啡杯。
第一次见野兽骑行团队时,是在 T&F 项目辅导上。记得当时快到圣诞节,细心的李刚和团队为「深圳湾」小伙伴们每人送了一只精美的咖啡杯。
当时他们想做的是自行车配件,主打铁三角战略:硬件、软件、服务。使普通的自行车可以实现大部分智能自行车的功能。
而下月,野兽团队的自行车智能配件「智能把立」就要登陆 Indiegogo 了,这短短的半年,野兽团队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为什么不做整车?
在这个巨头们都在折腾整车的时代,野兽骑行团队最初也有一丝考虑,但很快就被否定做整车了,原因很简单:如果能够通过车载配件完成智能自行车的功能,为什么还要做整车呢?另外,出于自身考虑,也还不具备做整车的条件。
在目前火热的智能自行车市场里,大家所做的事情可粗分四大块,也是区别于传统自行车的四大方面。最为大众熟知也是最常见的就是智能中控,通过收集骑行数据,配合软件使用,进行一些社交以及提升骑行爱好者相应的骑行技巧。然后就是骑行安全,像夜灯、防丢器之类,主要出于自行车安全角度入手。再者就是动力系统,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等等,通过这些为自行车提供电力及助力骑行。最后一类就属于机械和工业设计方面,从结构上优化自行车。
而我们可以看到,最最核心的就是智能中控,类似大脑中枢,而最难的就在后面的机械结构和生产制造上。
从产品层面讲,避开做自行车,选择做中控设备也主要出于这方面考虑。
从用户层面看,相较于做整车,从配件智能中控为用户带来的是替换成本低,并且不管是市场存量还是增量都非常大。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快销产品也能迅速为自身补血,快速迭代,这也是互联网公司所擅长的。
为什么选择先做软件?
和很多硬件团队不一样的是,野兽骑行团队在硬件还未推出之前,软件就已上线。不但软件先上线,还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上线 3 天后获得苹果商店首页推荐,先后拿了不少运动市场的奖项。在安卓市场也大有斩获,不管是小米、魅族、360的应用市场,都被选为推荐应用。
在骑行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还是在软件,硬件收集的信息都需要软件来处理。用户用软件来展现数据,跟其他的用户进行社交,提升骑行技巧,都需要软件来实现。另外就是,软件做起来会比硬件要快...
既然先做了软件,那就得让软件一炮打响。李刚最初为软件设立的目标是:3 个月做到 6 万用户,而实际上 3 个月做到了 20 万,这个数字也比同行的一年 10 万效率高出不少!
其实野兽骑行的软件整体非常简单。界面 UI 上主打酷炫,交互上也力求做到极简。另外就是路线推荐,这也是区别于普通骑行软件不太一样的地方。软件可以根据所在的城市,为骑行爱好者规划建议有趣的线路。这点其实也和李刚自身有关,爱骑车的他在刚到北京时,对这个需求特别强烈。
智能把立 1.0
其实智能把立就是一个智能中控,能够非常精准的手机骑行数据包括速度、里程、卡路里、时间、心率、踏频,轨迹等等,相较于手机只能依赖 GPS ,而码表就可以精准测试。配合手机还能实时在屏幕上进行导航,同时还能有微信、短信等的提醒。说到提醒,智能中控也还能够进行防丢提醒,在自行车丢失后,能够有地理位置的记录,为找回爱车提供一线希望。
除此之外,这个智能中控还充当了大大的移动电源的角色,在骑行者们骑行过程中为手机充充电。
其中核心的是将收集的数据和手机进行蓝牙传输,帮助用户沉淀数据,优化、美化骑行体验,进行骑行社交。
成绩 & 不足
之前在 360 智键的沉淀对于此次涉足骑行硬件也有所裨益,团队磨合上,从 360 智键带出的 15 人,不管是软、硬、供应链方面都经验丰富。野兽骑行软件上线其实也就一两个月上线,硬件研发方面,从概念到 Demo 也只花了几个月时间。
对于不足,当然也还是出在硬件上。由于最初研发设计时对车载配件的硬件受力、防尘防水问题考虑不足,虽然用了最好的材料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产品岁可以满足国内骑行标准,但却达不到国际标准。
在接下来登陆众筹的 2.0 会对这些问题做修正,将在外观及材质上做更细致的改进。我们也期待能为骑行爱好者们带来精彩!
尾声
不管是城市自行车、运动自行车还是运动自行车配件,如果做一个智能配件就能去替换一辆智能自行车,又何尝不可一试呢?况且这么大的存量以及增量市场的存在,未来也会有更多的车载配件出现。
做这款智能中控,对于野兽骑行团队也有不小的难度,未来也将遇到更大的挑战,也希望他们能付出 999% 的努力去克服!(为什么是 999%?因为李刚开玩笑说:他们付出 900% 的力气都不一定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