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1326%2fp619251590
|
2017-01-16

谈「创二代」:从守成、布局、到放手改革 | Terry 专栏

创业家的第二代、接班人、或是准接班人,该如何完成企业的传承与转变?


在我过去辅导过的群体里面,有一个少数又比较特殊的年轻群体,就是所谓「创二代」;顾名思义,就是创业家的第二代、接班人、或是准接班人。

海峡两岸都一样,成功的创业家对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有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有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乐见、但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接班;有的明确要求下一代要进入自己的企业,甚至得从基层干起。

要求下一代接班的创业家,又有许多不同的做法;有的带在身边,有的交给老臣。带在身边的比较多,但风格各异;有的言教身教,给予魔鬼式的各种磨练,有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给予相当大的权力和责任,从实作之中学习。

成功的华人创业家看着自己一手建立的庞大事业,绝大多数难以交给外人接班,所以免不了成为家族企业;可是身为「创二代」的这些年轻人,碰到困难的时候,又大多很难平起平坐的和第一代坐下来沟通,因此就需要一些有经验的良师益友来辅助他们。

由于我在业界的资历较深,很早就认识这些第一代的创业家,也从小看着这些「创二代」长大;被叫了二、三十年叔叔伯伯,对于找上门求教的这些年轻人,自然是义不容辞的帮忙。

承与转变

归纳这些创二代的情况,他们大多都面对相似的情境──传承与转变。

在 2011 年 1 月出版的『哈佛商业评论』(HBR)中有一篇文章「执行长的开创执行力」(The CEO's Role in Business Model Reinvention),作者是维杰.高文达拉简(Vijay Govindarajan)和克里斯.特林柏(Chris Trimble)。

这篇文章指出,公司要永续经营,商业模式就不能一成不变;但要执行商业模式创新,必须平衡「守成」、「除旧」、「布新」这三股力量。

因此,有远见的执行长,必须做到三件事:持续发展现有的事业、终止衰退的产品和部门、创造未来的新事业。

想想过去十年来,这几个伟大的商业模式创新:搜寻引擎的 Google、网络影音的 Netflix、以及网络电话的 Skype。现在再想想:为什么是 Google 而不是 Microsoft 称霸搜寻引擎?为什么是 Netflix 而不是 Blockbuster 成为内容新贵?而创建网路电话的为什么是 Skype 而不是电信巨擘 AT&T?

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着数不清的例子。答案很简单:许多成功企业过度专注于执行现在的商业模式,忘了商业模式迟早会过时。

公司若要永续经营,就必须在「守成」、「除旧」、「布新」这三股力量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而执行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达成这项平衡,但大多数的公司却一面倒地把资源放在「守成」上。

在大部分的企业中,「守成」的重要性高于一切,「除旧」和「布新」则往往遭到漠视;尤其在第一代的创业企业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原因很简单:一个成功创业的企业家,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成功方程式。

糟糕的是,今天的成功模式,不保证明天也会成功。执着于今天的成功模式,反而会导致明天的失败。

做为准接班人的第二代,就必须要了解自己所要面临的挑战和责任;同时清楚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够在被培养接班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做法。

「创二代」的优势与劣势

「创二代」的普遍优势是:

  • 没有包袱,所以容易除旧。

  • 年轻、活力、新科技、有创意,所以容易开创、布新。

「创二代」的普遍劣势:

  • 没有参与创业、没有战功、没有威信。

  • 缺乏经验。取得经验要付出时间金钱,没有捷径。

  • 没有自己的人马,执行力受到限制。

从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可以很清楚看出来,「创二代」在做好「守成」上挑战比较大,而这个「守成」正是上一代创业者的强项;「创二代」在「除旧」和「布新」上比创业的第一代有优势。

如果能够了解这种「互补」的情况,又知道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来顺利接班,那么「创二代」就有很好的机会,可以引领企业逐步除旧布新,成功再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守成不易」:立战功

首先谈谈「守成」。在我辅导的这些接班人案例当中,接班人首先面临到的挑战,就是如何立下战功、建立威信,驯服这些和第一代创业家共同打天下的老臣们。

接班人有两样东西一定要亲自抓,就是业务和财务;能够在这两个领域立下战功,接班人就立于不败之地。

在「业务」成长方面,我认为要避免「三新」──新产品、新市场、新客户同时发生;尽量以「现有产品」开拓新客户或是新市场,是比较容易见到成效的。

许多案例是,创二代认为现有的产品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要求研发部门要修改、或是开发新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产品开发通常所需时间长,投入资源大。在真实的案例中,掌握开发资源的老臣们会抗拒改变,导致开发新产品卡东卡西,结果是接班人的想法没有办法顺利落实;而在老臣的眼中,刚好拿着产品策略有问题当借口,坐实了「少主无能」。

在新客户和市场方面切入,虽然没有经验但也没有包袱。运用一些新思维与战术,以少主之姿建立新关系,建功比较顺利;开拓了老臣所没有的新客户和新市场,在老臣的眼中这个就是实打实的「战功」。

在「财务」方面,接班人一定要非常熟悉财务三表,尤其是损益表。在业务方面能够立下战功的话,营收必定能够增长。接下来就是要控制成本和费用,就能交出一张漂亮的利润成绩单。

「创业唯艰」:布新局

这些接班人当中,也有一些有雄心壮志,不想光吃祖产,想要开创新局的人;创业第一代当中,也有一些开明而期待转型的,他们愿意提供资源鼓励接班人开创新事业。

在我辅导的案例当中,就有许多「创二代」正在企业内或体制外创业的例子;在这个时候,鸿海的「郭语录」当中就有一个非常有用的「 12 字真言」:

  • 订策略

  • 建组织

  • 布人力

  • 置系统

这四个步骤,是有时间顺序关系的。一个新创的事业,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决定各种策略;策略定下来以后,才能够设计有执行力的组织,组织设计好以后才能够寻找最合适的人才,否则很容易陷入「因人设事」的陷阱里。

在组织人事都确定,并且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需要建制管理系统,利用系统来运营管理,避免「人治」的现象。

但是新创企业的创业者,往往不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来执行;在没有制定清晰策略的情况下,贸然就现有团队成员的专业,开始来设计组织。如果融资顺利的话,就快速招聘员工;在缺乏策略和管理系统的情况下,成本费用迅速增加,而往往效率很低,因此大部分走向创业失败的结局。

「创二代」的创业和我平常在辅导的创客创业,盲点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创二代反而因为资源取得更加容易,因此往往更快犯错、所犯的错误影响更大。因此更不要急于成功,更应该步步为营。

「除旧不易」:改革难

在我辅导的案例当中,也有规模相当庞大的企业集团;创业的第一代往往不愿意终结失去竞争力、或是营收获利大幅衰退的子公司,而把这个摊子交给接班人,做为一个磨练和考验的机会。初生之犊不畏虎,接班人也无视艰难,反而摩拳擦掌,想要做一番大改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企业,问题也很容易抓出来,不外乎产品过时、技术落后、组织庞大、人员老化、管理松散、成本没有竞争力等等。因此「创二代」准备着手改变产品和市场策略,精简组织提高效率,淘汰冗员替换新血,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等等。

这些做法完全依照「郭语录」的 12 字真言和顺序来进行,看来是按部就班并无不妥。可是我反而建议他们不能够这样做。

为什么呢?因为「建立」和「改造」的程序是不一样的。

造是「逆向工程」

对于一个组织庞大僵化,人员老化的企业,不能够进行由上而下的大手术;尤其是一个初登舞台的接班人,在没有战功和威信的情况下来动刀,很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结果。

大企业的改革或创新,必须要像攀岩一样,三点不动一点动;如果改革幅度过大,就像攀岩时一点不动三点动,一下没抓紧肯定就摔下来。

以盖房子做比喻,「订策略」就像打地基,「建组织」就像承重墙和支柱,「布人力」就像隔间装潢,「置系统」就是水电瓦斯;要改造老房子,就要反过来做。

首先,要把不同事业部门各种不同的管理系统,予以调整或统一,降低整并的难度;然后在执行层引进年轻专业的新血,确保执行的力度;一方面也建立中阶主管的接班人。

人事布局到一定程度,然后再做组织的调整或合并;上述步骤是从「修系统」开始,然后「布人力」接着「改组织」,改造至此,进行策略改革就顺风顺水了。

创二代接班在平衡「守成」、「除旧」、「布新」上,先做现有主流模式下的「守成开创」,还是先从新事业「局部创新」,都无不可,重要的是需要先有战功;但是最终也都需面对旧组织改造的问题,改造千万不能一厢情愿,建议要以「逆向工程」的顺序进行。

业如何传承与转变

台湾在目前的经济困境中,许多成功的第一代创业家已经陆续面临接班问题。创业家希望自己创立的企业永续经营,就需要有成功的接班人。接班人既需要传承,也需要转变。既须延续可用的成功模式,也要随环境的改变创造新的模式。

接班人的养成需要一个精心规划的过程。创业家忙于经营事业扩充版图之际,非常需要匀出些时间精力关注此事。

「创二代」接不接班?如何接班?创二代有优势也有劣势,如何利用优势变身真命天子而非无能少主,就看如何在接班设计上帮助他立功服众,顺利执起令旗了。

分享我对这些「创二代」辅导的经验,是希望能够对功在台湾的第一代创业企业有所帮助,让他们也能华丽转身,既承续过去的基业,也成就了下一代的转型。■

(本文作者:程天纵。首发 Facebook 专栏,简体字版本经授权,由深圳湾编辑整理发布。)
本文题图来源:电影『盗梦空间』中的「创二代」罗伯特·费希尔(希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


● ● ●

- Terry 的企业管理心得 -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