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1444%2f960x0
|
2017-03-17

虽然 GoPro 裁员,Fitbit 股价创新低,Jawbone 求竞购,但可穿戴设备还死不了

可穿戴设备还有反杀的机会。

对于 GoPro 裁员的消息,很多人已经见怪不怪。 2016 年,GoPro 在一月和十一月裁员分别裁员 100 人和 200 人,占总员工的 7% 和 15%。

如今,为了缩减成本,扭转公司江河日下的颓势,GoPro 决定再次裁员 270 人。根据福布斯透露的消息,此次裁员主要针对 GoPro 的虚拟现实部门和媒体部门。GoPro 的 CEO Nick Woodman 在 CES 上带有歉意的演讲似乎间接暗示了本次裁员,他说:「我们把手伸得太远,却没有获得成功,我们应该像从前那样专注于几件核心的事情上,而不是广泛撒网。」

去年第四季度,由于受 Hero5 相机生产滞后以及 Karma 无人机召回事件的影响,GoPro 损失了1.16 亿美元。实际上,作为曾经运动相机的龙头老大,GoPro 在该领域的势头已经显露出疲态,在已经趋于饱和的运动相机市场,GoPro 还需要面对来自类似小米这样的竞争对手,而后者一直通过走低价格路线切入各种硬件市场。在无人机领域,生存环境则更加艰难,面对降一次价就能让竞争对手被迫裁员的大疆,GoPro 的 Karma 很难从无人机里分一块蛋糕,再加上「炸机」事件的影响,Karma 基本上没有生还的可能。

无独有偶,同样身处可穿戴领域,同样难以逆转的颓败势头,GoPro 常被人们拿来与可穿戴设备厂商 Fitbit 进行类比。本周二,Firbit 股价下跌 3%,迄今为止,2017 年已经累计下跌 25%。

去年 12 月,Pebble 以 2300 万美元的低价「贱卖」给 Fitbit,就让吃瓜群众们一片唏嘘。虽然去年第四季度 Fitbit 先后收购 Pebble 和 Vector Watch,并且出货量达到了 650 万台,但是比 2015 年同期下降了 22.7%。其主要原因还是主打高价手环的 Fitbit 仍专注于美国这个基本上饱和的市场,拓展到其他国家时,难免会碰到产品价格更低的竞争对手的打压。

作为 Fitbit 的竞争对手以及「难兄难弟」,Jawbone 如今也在苦苦挣扎。过去的两年,Jawbone 遭遇了一系列的融资问题,Fitbit 也曾向 Jawbone 表达了收购的意愿,但由于 Fitbit 报价太低,与 Jawbone 曾经 15 亿美元的估值相去甚远,导致谈判破裂。为了解决资金上的压力,Jawbone 不得不再次寻求竞购。

从这几家可穿戴设备的代表企业经营现状来看,可穿戴设备领域似乎是哀鸿遍野, 宣传推广时吹鼓的高新科技元素,和实物到手后性能平平带来的心里落差也逐渐让用户渐渐消磨掉了耐心。可穿戴市场真的要完吗?

两周前,国际数据公司 IDC 发布了全球可穿戴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可穿戴设备在 2016 年第四季度出货量为 3390 万台,同比增长 16.9%。虽然 Fitbit 出货量同比下滑,但是小米的可穿戴设备业绩却大幅增长,出货量为 520 万台,同期增长率高达 96.2%。

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运动检测,但是可穿戴产品无论从形态上还是功能上,都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步步高、李宁以及时尚品牌 Fossil 在去年可穿戴市场上的表现尚佳,他们的增长主要源于对利基市场的深挖,步步高专注于儿童智能手表,李宁的计步鞋,Fossil 则推出了一款定位于奢侈品的智能手表。

另外,2016 年,佩戴在耳朵上的智能设备在第四季度的出货量首次超过了总出货量的 1%,智能衣服占全年整个市场的 1%。尽管这些数字有些微不足道,部分技术上还存在着限制,但新的产品形态的出现,渐渐模糊了可穿戴设备的边界,同时也为今年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期待。

可穿戴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很多可穿戴设备都拥有独立应用程序以及通信功能,这些产品能将用户从手机上释放出来,营造独立于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比如三星的 Gear S3,以及华为第二代智能手表,都内置了 LTE 模块。而且,内置 LTE 模块的智能设备开拓了移动运营商的渠道,推广时方便不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穿戴设备的增长确实显露出了疲态,IDC Mobile 的高级分析师 Jitesh Ubrani 也说,这些增长主要来自于供应商的推动,而不是消费者的需求,但可穿戴设备向多元化和更垂直的行业发展,为其提供了增长的驱动力。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以及电池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可穿戴设备的价值以及用户的粘性。所以,可穿戴设备虽然风光不再,但仍有再次回春的机会。

>>
Back to top 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