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2farticles%2f11029%2fbae6d66247eb32c1e6113a44
|
2016-08-11

在未来,这些形形色色的机器人或许会成为你家庭中的一员

到底怎样的机器人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

在人们的概念里,消费级陪伴机器人的作用不外乎就是这些:给孩子讲睡前故事,陪你聊聊天、唱唱歌,打扫一下家里的卫生……从一开始,陪伴机器人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人类,并主要服务于老人、小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因此,它们往往被安放在家庭、护理中心以及医院内。

做家务的、治愈系的、助理型的……应有尽有

早在 21 世纪初期,世界上第一款扫地机器人——Vacuum 面世,让真正作用于家务的消费级机器人进入到家庭中。如今,让人不可思议的厨房机器人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在 2015 年亚洲消费电子展上(CES),初创公司 Moley Robotics 就展示了世界上首款厨房机器人:

Moley Robotic 厨房机器人是一个与厨房橱柜一体的机械手臂, 共配置 20 个马达、24 个关节、129 个传感器,它可自动下载创建菜谱,并按照菜谱的指令完成菜品的切配、翻炒、控制火候,完成一道美味佳肴。据说,它总共能制作出 2000 种菜品。

Pepper——这个典型的情感陪伴机器人,能够通过人的脸部表情和语调,「读」出人类的情感,还会通过自我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基于云端的识别系统,它能做出进一步的回应。目前, Pepper 主要应用在一些科研机构以及日本家庭中(去年 6 月份,Pepper 以将近 1 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在日本开卖,1 分钟内售罄)。

能承担情感陪伴任务的当然也少不了宠物型的机器人,但不同的是,它们需要人的「照顾」,反过来给人以情感支持。例如下图的海豹型机器人 Paro,外形就如普通的毛绒玩具,它身上配备了五种传感器,分别用于感应声音、光、触觉、姿势、温度,另外,它还可通过学习做出新动作。

Paro 主要被运用于心理疾病患者的护理,如帮助老年痴呆症患者唤醒他们过去养育子女、饲养宠物的记忆。动物疗法对老年痴呆症患者有一定效果,但使用活体动物会让患者有感染疾病等风险,另外,管理负担大也是一个问题。宠物机器人则能够避免这些麻烦。

纵观以上这些机器人,它们不是具有「情感」,就是能完成特定的任务,而业界也趋向于让机器人同时整合这些功能。比如国外大热的家庭机器人 Jibo ,它能与人类互动、聊天,具有事件提醒、菜谱、照相等功能,不仅能准照命令完成任务,还能自主的与人发生互动。

拟人机器人会是未来的趋势吗?

由于各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将各种智能系统植入到机器人中,希望它们有「灵性」,并且能够越来越像人类,甚至在机器人外观表情、四肢、动作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如东芝去年推出的用于百货公司内的问询机器人 Chihira,她可用日语向客户提供商场信息,还能做出转头、微笑、眨眼等动作,逼真程度实则让人敬惊讶。

目前,业界普遍用「图灵测试」来测量机器人的智商,尽管有许多学者认为,机器人应该被赋予相应的「个性」与「社会意识」,但至今仍未有标准的测试工具,可用于测试机器人拟人程度(包括语言、动作、情感等)。

那么,能与人类自主互动、与拟人程度高的机器人,是我们真正所追求的吗?一些人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如果机器人有类人的自主意识,则会避免部分灾难的发生,毕竟在执行任务时,无意识的机器人将更容易「失控」。

持反对观点的人则认为,机器人拥有过高程度的智商,将会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威胁。再者,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即使机器人能够完成诸如围棋赛等高难度的挑战,语音对话仍然是一条很长的道路。

题图来源:电影『机器人总动员』

>>
Back to top btn